原標題:各級婦聯積極融入全省“新農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

  鄉間“主理人”,巾幗綻芳華

  在江蘇的田野鄉間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扎根鄉土,投身創業,用智慧與汗水帶動村民致富、改善人居環境、傳承優秀文化,她們的身影遍佈鄉村振興的各個角落。她們,就是鄉間巾幗主理人。

  近年來,江蘇省各級婦聯積極融入全省“新農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培樹鄉間巾幗主理人,壯大一批新型農業主體。通過深化拓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廣泛動員組織婦女群眾投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一幅鄉村振興的巾幗畫卷正徐徐展開。

  扎根鄉土,創業有為

  清晨5點,連雲港市榮邦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徐榮已駕駛皮卡行駛在田埂上。車內裝着調試好的無人機,后座散落着農機手冊。從一名普通女機手起步,徐榮已帶領百餘&農機與機手,在12萬畝農田上構建起智慧農業網絡。70&無人機協同作業,合作社已實現從耕、種、管到收的“農機閉環”全程託管,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水平顯著提升。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從農産品開發、鄉村旅游到民宿經營,越來越多鄉間巾幗主理人正以各自專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泗洪縣“芭蘺是家”庭院主理人劉孟迎,曾在城市餐飲行業打拼6年。一次回鄉探親,她發現家鄉涌現出許多美麗庭院,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於是,她利用泗洪近郊一處閒置院落,打造出集餐飲、休閒、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特色小院。

  在保留鄉村肌理的基礎上,劉孟迎融入現代設計元素,將廢舊房屋改造為雅致空間,木船變身水上包間,棧道延伸至水畔,並以玻璃花房點綴其間。如今,這裡不僅是游客品味鄉野的“詩和遠方”,更實現了“庭院變景點、農房變客房、勞動變體驗”的轉變。

  振興産業,賦能鄉村

  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的舶來咖啡主理人金瑜認為,“主理人”不僅是身份,更是肩負責任的靈魂角色:既要定標準、謀發展,也要思考如何回饋家鄉。作為“漁二代”,金瑜返鄉創辦的舶來咖啡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帶動環太湖大道周邊業態蓬勃發展。如今,這條路上聚集了十余家咖啡館及眾多民宿、農家樂,昔日閒置的老房被一一租用,村民收入顯著提升。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巾幗主理人不僅實現自我價值,更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與此同時,一批手工主理人積極回鄉創新傳承非遺,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活力。

  靖江市孤山鎮山東村的周紅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塑孤山泥狗子是靖江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在山東村村幹部的號召和帶動下,周紅加入“孤山泥狗子”非遺推廣行列,與村委會共同成立“靖江市泥哨文化研究會”,並擔任副會長。她設計生産彩繪泥哨,豐富包裝設計,讓靖江泥哨不僅重獲新生,更在市場穩穩佔據一席之地。“作為鄉間主理人,我想把靖江‘孤山泥狗子’這張非遺名片傳遞出去,讓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周紅説。

  婦聯助力,精準賦能

  為進一步壯大鄉間巾幗主理人隊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省各級婦聯瞄準婦女需求,通過科技賦農、金融助農、消費助農等提供精準服務。“我們實施‘千名女主播培訓賦能計劃’,分層分類開展掃盲式、實戰式、孵化式培訓9000人次;連續兩屆舉辦‘我為美麗鄉村代言’她播大賽,在村社區‘最後一公里’打造巾幗共富直播間,帶動更多主理人讓手機成為‘新農具’、在雲上‘賣貨’。”省婦聯發展部相關負責人説。

  “蜜桃匠”品牌創始人陸鈺琳深切感受到婦聯培訓帶來的改變。從省級直播創業大賽到地方抖音培訓班,一系列課程為她打開水蜜桃銷售新渠道。如今,“蜜桃匠”水蜜桃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不僅是陽山首家千萬級水蜜桃企業,還成為抖音平台上首個成功打造“陽山水蜜桃”類目標籤的團隊,帶動了整個陽山産區産業升級。陸鈺琳還擔任無錫市惠山區鄉村振興自媒體婦聯主席,把直播經驗帶給更多女性。

  從對近24萬名巾幗“新農人”開展專項培訓,到為4.28萬名創業婦女提供160億元貸款支持,再到開展科技助農直通車服務超9000場次——在婦聯組織助力下,巾幗主理人持續綻放光彩。

  “未來,我們將緊貼鄉間巾幗主理人發展需求,組織好專項創業就業培訓,廣泛鏈結政策、資助、項目、市場等資源,培育更多主理人,支持她們發展巾幗特色新産業,服務消費新場景,豐富鄉村文旅新業態,團結帶領廣大農村婦女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省婦聯主席朱勁松説。(徐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