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0名全省自強模範、50個全省助殘模範獲表彰

  做命運的抗爭者 當溫暖的守護人

  初冬的南京,陽光穿透薄霧,泛起溫暖光澤。11月24日,第七次全省自強模範暨助殘模範表彰大會在寧舉行,80名“全省自強模範”、50個“全省助殘模範”齊聚一堂,接受屬於他們的榮譽與掌聲。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受表彰的自強模範全部來自基層一線,其中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佔比53.7%;受表彰的助殘模範個人中,九成以上來自基層,佔比91.3%。表彰背後,是一個個生命對抗命運、超越自我的動人故事,啟迪全省479.3萬殘疾人的奮鬥人生。

  最好的給予,是同行不是同情

  “我的世界從未有過光的樣子,我卻始終相信,只要心裏有光,腳下一定有路。”&上,無錫惠愛實驗學校老師朱苓君的聲音清澈而堅定。

  先天失明的朱苓君在盲校第一次用指尖“看見”世界——那些凹凸的盲文,不僅傳遞着知識,更在她心裏埋下夢想的種子。2018年,朱苓君考入華東師範大學,開啟新的挑戰。沒有足夠的盲文教材,她就靠讀屏軟體“啃”電子書,把語速調到最快,聽覺疲勞也不停歇。

  朱苓君努力的軌跡清晰可見:爭取到香港理工大學交換生的機會,啃下5門全英文課程;被保送到復旦大學,成為該校第一位盲人研究生……但比起這些光環,她更珍惜教育給予她的另一份禮物:“我比誰都更懂得,學習上的合理便利、生活上的無障礙支持,對特需學生而言,是何等重要。”

  榜樣是看得見的標杆,是聽得見的號角。如今,朱苓君已成為無錫第一位盲人教師,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學生,“困難來了不用怕,堅持下去,天總會亮。”她發起“助人自助”公益項目,製作公益廣播節目《“苓”聽》,迄今已播出50多期,收穫25萬次收聽。

  “我們想向世界宣告:最好的給予,不是同情,而是同行。”朱苓君的話語,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用科技為無聲世界架設橋梁

  “兩歲時,我的世界被按下靜音鍵。”果不其然無障礙科技(蘇州)公司創始人楊陽分享他的經歷,“此後的20年,我看著別人的嘴唇開闔,卻不知笑聲為何物。”

  求學之路佈滿荊棘。在戴上人工耳蝸之前,課堂對楊陽而言是個殘酷的競技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盯着板書,拼命抄寫。上大學時戴上耳蝸,挑戰也從未停止——因植入時年齡偏大,他依然跟不上課堂節奏。

  “身體的殘疾並不影響生命的偉岸。”2019年,成為程序員的楊陽遇到聽障女孩果果。他們溝通時,只能埋頭在紙上飛快地寫字。“看著那張被寫得滿滿當當、沉甸甸的紙,我仿佛看到了過去20年的自己。我下定決心,為自己,也為小夥伴們架起一座橋!”

  2020年,楊陽與果果、萱萱3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共同創立“果不其然無障礙科技公司”,並立下願景:用科技的力量,讓聽障人平等享受生活。創業維艱,楊陽開啟“雙軌人生”:工作日在蘇州研發、周末去北京求學。無數個周日夜晚,他拖着疲憊的身體從北京返回蘇州的末班高鐵上,腦海裏還在反復推演算法公式。心裏那團火,越燒越旺。

  成果轉化見證了這份堅持:他們研發了全國首個省級AI手語氣象主播“江小佑”,創新翻譯模式,將精準度提升至90%以上;“車載手語報站”系統在蘇州公交上線,惠及當地3萬聽障朋友;核心産品“譯語手語翻譯官一體機”已廣泛應用於醫院、政務大廳;相關算法模型在手語數字人翻譯質量評測中,位列全國第二。

  創業中的楊陽已為40多位聽障夥伴提供崗位。楊陽説,“我們的期盼,是讓像‘果果’一樣的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少走彎路。”

  以殘助殘,點點微光匯成星河

  全省註冊助殘社會組織已達4268家,助殘志願者超過86萬人,他們為殘疾人點亮心中的明燈。連雲港市連雲區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的羅仁娟,是從“追光者”蝶變為“點燈人”的典範。

  羅仁娟的故事,從30年前的冬天開始。那時,她還在豬肉攤旁的紙箱裏啼哭,是一位裁縫把她抱回家,給了她第一束“活下來的光”。然而4歲時,一場車禍奪走她的右腿。“從那天起,拐杖成了我最親密的‘夥伴’,但我不認命。”她拄着拐杖,每天走山路去上學。“摔倒了,爬起來拍拍土繼續走。只有走下去,才能看見光。”

  2004年,她用打工攢下的錢裝了假肢,也遇到改變她一生的人——國家坐式排球隊的教練樂融融。從此,她迎來第二束光。從打工人到運動員,這條路走得異常艱難。“坐式排球靠手臂撐地移動,日復一日墊球、傳球、攔網,手掌磨出水泡,水泡破了又結痂。假肢把腿腕磨得又紅又腫,常常疼得睡不着。”

  2011年,她終於站上全國殘運會領獎&。2015年退役後,羅仁娟回到連雲港,在當地殘聯幫助下,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走遍轄區所有殘疾人的家。她自己設計、印刷“連心卡”,上面印着她的電話和微信。2016年,她成立“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開創全省第一個“以殘助殘”服務站點——讓經過培訓的輕度殘疾人,幫助重度殘疾人。這一做,就是9年。“有人問,這麼拼,圖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曾在黑暗裏被愛照亮,所以我想成為那個‘點燈的人’。”羅仁娟説。

  表彰大會現場,幾位講述者的故事濃縮了全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軌跡。會場內,掌聲一次次響起,這是對不屈精神的禮讚,也是對生命強音的致敬。江蘇大地上,許許多多的殘疾人正打破命運樊籠,奏響生命強音。而更多的助殘模範,也在用愛心和行動,為他們鋪就前行之路。(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