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需求牽引不足、成果轉化路徑不暢、醫工協同機制不健全……對於生物醫藥産業來説,企業與醫院之間的“脫節”是影響産業創新的一大“梗阻”。日前,隨着國家藥監局“春雨行動”落地無錫,一個集政策宣貫、經驗分享、供需對接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正式建立,將助力破解醫療器械創新成果轉化“不願轉、不會轉、不敢轉”的痛點。

  近日,在無錫市生物醫藥産業發展促進中心牽頭之下,“春雨行動”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成果轉化培訓首次走進無錫,帶來“一企一策、研審聯動”等核心服務模式,以及“蘇藥e家”等政企溝通平台,吸引全市近百名來自各家醫療機構、高校院所、生物醫藥企業的代表參加,共同尋求政策賦能、資源對接的機遇。

  “‘春雨行動’選址無錫,有着鮮明的示範意義和深遠的戰略考量。”江蘇省衞生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清龍&&,無錫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不僅擁有國家級醫療器械産業園區的堅實基礎,更匯聚了多家高水平三甲醫院豐富的臨床資源和科研能力,在這方創新熱土上推進“春雨行動”,正是要發揮其“頭雁效應”,以點帶面輻射全省,進一步激活區域創新活力,提升全鏈條轉化效能。

  長期以來,醫療機構的臨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挖掘,企業研發方向常偏離實際。為破解這一供需矛盾,“春雨行動”將組織常態化對接交流,建立“臨床出題、企業答題、政産學研協同解題”新模式,讓創新來源於並服務於臨床。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單位“不願轉、不會轉、不敢轉”現象,“春雨行動”將開展政策宣講,助力科研人員和企業掌握註冊申報等要點,增強轉化信心、明晰轉化路徑。

  一場“春雨”,不僅灑下政策的甘霖,更播撒了創新轉化的希望種子。據介紹,“春雨行動”將聚焦無錫生物醫藥産業的高地優勢,依託國家級醫療器械産業基地和優質醫療資源,推動臨床需求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助力更多創新醫療器械從“實驗室”邁向“臨床”,讓創新的“種子”在錫找到最適合生長的“土壤”,結出服務民生的“碩果”。(朱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