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無錫(長沙)文化産業合作對接懇談會在長沙成功舉行。簽約項目涉及影視合作、數字文創、園區共建等領域,來自無錫與長沙兩地的文化企業與協會機構代表,唱響一曲文化産業協同發展的“錫湘記”。
窺一斑而知全豹。近年來,我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把文化産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培育經營主體、深化科技融合等舉措,構建起現代文化産業體系,截至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12138家,實現營業收入1.61萬億元,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06%,創歷史新高。
以戰略引領構建産業發展新格局
今年7月,省委宣傳部等8部門正式印發《江蘇省數字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該計劃立足我省文化産業現有基礎,提出構建“4916”數字文化産業發展體系,即圍繞視聽、信息傳媒、出版和文娛4大産業方向,打造網絡視聽、廣播電視、電影、動漫、互聯網信息、數字傳媒、數字出版、網絡游戲和數字文娛9條數字文化産業鏈,着力培育16個數字文化産業集聚區。
省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份包含17項重點任務的綱領性文件,為江蘇數字文化産業未來三年發展描繪了清晰路徑,“到2027年,全省規模以上數字文化企業將突破3000家,營業收入衝刺8000億元大關,佔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總營收比重超40%。”
省委、省政府始終將文化産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構建起多層次政策保障體系。我省先後&&《江蘇省促進文化産業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江蘇省關於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意見》等戰略規劃,為産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體制機制創新是促進文化産業發展“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一招。近年來,我省設置“文化産業營業收入增量貢獻率”指標並納入設區市年度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有力推動各地不斷提升對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省委宣傳部主要領導帶隊先後赴上海、廣東、貴州等地調研文化産業發展,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先進經驗做法,研究推動我省文化産業發展的思路舉措,這些舉措有效激發了各地各部門發展文化産業的積極性。
資金支持是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我省充分發揮各類産業類資金作用,圍繞數字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構建“4916”數字文化産業發展體系,發布2025年度江蘇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産業)項目申報指南,明確建立省級重點文化産業項目庫,支持各集聚區企業和載體實施的重點産業項目,集中力量推動數字文化産業創新發展、集聚發展,“以點帶面”促進我省數字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範。這種精準化的資金支持方式,有效放大了財政資金的激勵效應,加速優化了全省數字産業結構和布局。
以改革創新培育産業發展新優勢
11月1日,在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專項會議上,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館長艾琳以“金陵圖數字藝術展”為例,分享通過數字科技煥新文化遺産的思考與實踐,該展在全球首創“人物入畫,實時跟隨”互動觀展模式,引發全場熱烈掌聲……而這幅“數字金陵圖”就是由江蘇原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德基藝術博物館歷時兩年傾力打造的。如今,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15年的蛻變已經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原力科技”的崛起,離不開我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多年深耕。多年來,我省持續發展壯大各類經營主體,深入實施國有文化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行動。截至2024年底,7家省屬文化企業資産總額1751.6億元,營業總收入324.3億元,利潤總額74.2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2025年,3家企業入選2024年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同時,培育文化類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家、“築峰強鏈”企業266家,涌現出“原力科技”等一批行業內冠軍企業,形成領軍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在促進多元化經營主體結構形成的同時,我省持續加強科技賦能,深化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應用,積極打造“數字人+直播”“人工智能+文化”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強文化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建立省級數字文化企業培育庫,首批遴選121家企業入庫,常態化做好對接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培育文化類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19家、瞪羚企業7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3家。統計顯示,文化新業態特徵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221億元,同比增長15.5%,科技賦能文化産業正形成新的增長點。
隨着文化數字化建設在我省走向深入,目前我省已建成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國家文化大數據註冊中心、算力中心和區域交易服務平台,擁有6個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周恩來紀念館、常熟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入選新一批國家紅色基因庫建設單位,多個項目入選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數字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以平台賦能拓展産業發展新空間
今年9月,始建於1865年的金陵機器局度過了160歲生日,在這方熱土上生長而出的晨光1865科技·創意産業園也迎來18歲青春年華。作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産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已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孵化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及掛牌企業8家,引進規模以上文化科技企業29家……
文化産業園區是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我省推動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截至去年,我省建成國家級各類文化産業園區(基地)49家,省級文化産業園區(基地)112家,集聚文化企業超萬家。
我省堅持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打造文化類品牌展會矩陣。連續舉辦11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吸引超24萬創意人才參賽;組織優秀文化企業連續參加5屆長三角文博會、21屆深圳文博會,充分展示江蘇文化産業發展成果。創新舉辦“非遺生活薈”,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實施“千帆出海”行動計劃,扶持文化企業參加馬來西亞江蘇服貿展等國際展會,32家企業、6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文化“走出去”成效顯著。
推動文化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我省還苦練服務“內功”。2024年,在省委宣傳部指導下,“江蘇省文化産業發展聯合會”揭牌,作為政企對接橋梁,圍繞“服務會員企業、助推産業發展”宗旨,建好用好會員服務、溝通合作、産業賦能、對外交流四大平台,組織開展産業沙龍、圓桌會議、産業觀摩等品牌活動,並在長三角文博會期間創新舉辦省文化産業招商推介會,簽約金額102.4億元,推動對接172個省內外合作項目,總金額約730億元,一批強鏈補鏈重點企業和項目落戶江蘇。2025年3月,首次舉辦推進文化産業發展服務對接會,聚焦“財稅金融助力”“人才科技賦能”“合作發展共贏”等方面,省委宣傳部聯合省委金融辦等十余家單位發布了一系列重點項目、服務舉措及入選名單,全面拉開我省服務推動文化産業和文化企業發展的序幕。
産業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持,我省突出高質量科技供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建強一批重點研發平台載體,涌現出思必馳牽頭的人工智能語言計算創新聯合體、拓普國家級互動技術創新中心、5G融合接入應用創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等代表性前沿技術應用平台。截至2024年年底,我省共建成國家級文化類實驗室8個,省級文化類重點實驗室21個,為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天,第六屆長三角文博會啟幕,我省將在長三角文博會期間舉辦數字文化産業招商推介會。據了解,已有100多家行業內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參加,近40個項目將集中簽約,長三角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基金籌建啟動,涉及資金總額超百億元。産業基座在經營主體“筋骨”強健與産業生態“血肉”豐滿中全面夯實,我省文化産業正從“量”的積累走向“質”的飛躍。(徐寧 任馨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