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00多名中外嘉賓齊聚無錫,共商産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之道
太湖潮涌聚新能 開放共贏鏈全球
初冬太湖,碧波浩渺,開放之風激蕩創新潮聲。11月18日,無錫國際會議中心,2025年産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交流會暨企業家太湖論壇盛大啟幕。本次論壇由省政府主辦,並納入商務部“投資中國”品牌系列活動,共吸引逾700名中外嘉賓齊聚一堂,其中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及30多位跨國公司中國區主要負責人。
圍繞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關鍵産業領域,中外嘉賓共商産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之道,共繪開放合作共贏藍圖。現場簽約21個高水平研發項目,同步啟動“江蘇省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創新聯盟”“江蘇省新能源産業鏈樞紐平台”兩大産業平台,邁出以制度型開放鏈結全球資源、構築産業新生態的堅定步伐。
堅守開放承諾,築牢合作高地
“中國始終是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積極建設者和堅定維護者。”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袁曉明在致辭中開宗明義。他&&,面對全球跨國投資限制性政策增多、産業鏈供應鏈區域化趨勢增強的複雜局面,中國正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精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為各國企業提供廣闊機遇、鋪就發展通途。
中國將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准入,切實保障外資企業“既准入又準營”,同時依託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堅實支撐。通用電氣醫療無錫基地便是生動例證——這裡不僅成長為通用電氣醫療全球最大的超聲設備中心和品類最全的臨床診斷醫療産品生産基地,更帶動460余家上下游供應商協同發展,展現出産業鏈集群的強勁動能。
江蘇以豐碩的開放成果,贏得與會嘉賓的廣泛認同。數據顯示,2021—2024年江蘇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1037.4億美元,2024年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比重16.4%,今年前三季度佔比提升至18.1%,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全省擁有4.3萬家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8家在江蘇布局。
開放的成色,不僅見之於數字,更體現在制度創新與改革作為上。今年8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江蘇成為全國首個獲批生物醫藥領域試點的省份。“我們開展的這項改革,包括18項政策舉措、77條具體任務,就是要為‘一粒藥’的研發、製造、流通、使用打造一條‘高速公路’,從實驗室到市場全程綠燈、暢行無阻。”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司勇在論壇上鄭重推介,這條“高速公路”具備三大特徵:
准入更寬——分段生産試點為企業節省約30%固定資産投入,允許使用本土人源性材料降低研發成本;通關更快——源自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擴圍至全省主要城市,通關時長縮短近50%;保障更全——依託數據出境負面清單與“蘇數通”平台將評估時間壓縮30%—50%,設立産業基金、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平台等構建全鏈條金融生態。
“江蘇已通過清單化管理、常態化調度,推動該方案落地實施率達66.2%。”司勇&&,“我們不僅要讓企業進得來,更要讓創新跑得通、發展行得遠。”
扎根江蘇沃土,鏈動全球市場
從製造基地到創新樞紐,江蘇已成為跨國企業深耕中國、鏈結全球的戰略支點。論壇現場,跨國企業代表形成“投資中國”的強烈共鳴,他們以深耕江蘇的實踐,印證着這片沃土的開放活力與産業韌性。
“Apple核心供應商中超過80%在中國設廠,其中半數在江蘇。”蘋果公司全球副總裁崔玉善以立訊精密昆山聲學工廠擴建、藍思科技昆山創新研究院落地為例,點讚江蘇産業鏈的成熟度。更令人振奮的是,江蘇企業在智能製造與綠色轉型上的突破——常州瑞聲科技運用AI技術提升檢測效率,實現模具循環使用和銅材回收;立訊精密為Apple生産採用100%清潔能源,關鍵部件實現再生稀土元素等材料全替代。
“江蘇的區位優勢、産業生態和政務效率,讓這裡成為美資企業首選地。”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介紹,商會很多會員企業已在江蘇設立研發中心、生産基地及區域總部,共同參與並見證着江蘇從“製造大省”向“創新強省”轉型。
輝瑞無錫工廠剛迎來30周年慶典,輝瑞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彭振科當場宣布啟動“輝瑞—江蘇全産業鏈創新賦能計劃”,從研發、生産、金融支持三大環節深度參與江蘇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彭振科&&,輝瑞將加強與中國、與江蘇的合作,並將投入資源助力江蘇科研成果走向全球,同時擴大本地産能,以實際行動展現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
2003年落戶南京、累計投資近100億美元……江蘇已成為LG集團大中華區唯一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LG新能源中國區總裁崔智雄將江蘇視作“第二故鄉”:“我們將新增投資引進方形電池新技術,構建‘一體兩翼’發展格局。”他還倡議成立“新能源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創新聯合體”,推動産業鏈協同升級。
印尼工商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林優娜也帶來合作邀約,提出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九大領域與江蘇深化合作,現場描繪了“跨海相望”的合作藍圖。
平台簽約雙豐收,開放合作再提速
論壇現場,一系列重磅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與簽約,充分展現江蘇以務實姿態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的開放決心。
為合作深化提供堅實載體,兩大産業平台同步啟動。“江蘇省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創新聯盟”匯聚全省142家龍頭企業、醫療機構、高校與金融機構,致力構建協同創新、資源共享的産業新生態。“江蘇省新能源産業鏈樞紐平台”聚焦動力電池、光伏、儲能、風能及智能電網等重點領域,旨在提升全産業鏈協同效率與國際競爭力。
外資研發中心項目的批量落地,成為現場又一亮點。三批次共21個高水平研發合作項目依次簽約,瑞勒科、西門子、瑞聲科技等跨國企業,將與南京大學、江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攜手,在前沿領域開展深度研發,充分彰顯“研發在江蘇”品牌吸引力。
簽約項目中,安姆科集團與江南大學共建的聯合創新中心備受關注。該中心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中國首個“零碳包裝”項目。“我們將聚焦可降解、可回收及功能性包裝材料的研發,實現從包裝廢棄物到原材料的閉環循環。”安姆科研發總監趙飛介紹。作為在無錫深耕30餘年的跨國企業,安姆科已在此設立亞太研發總部,年研發投入超3000萬元。
美國禮來公司明年將迎來在蘇30周年。去年,該公司宣布投資15億元擴建蘇州制藥生産基地,過去30年禮來在江蘇的累計投資額達150億元。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德赫蘭説,禮來計劃進一步利用江蘇産業優勢,深化在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的本土合作。(馬薇 俞聖彤 王夢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