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投入一分錢,就能培養學生的節水習慣,能省下之前一半以上的水,同步提升管理效能。”11月16日,江蘇省天一中學宛山湖分校相關負責人説,該校與農業銀行錫山支行合作的水控項目,如今成為一次示範性創新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生動實踐。這種由“學校+銀行+技改單位”三方協作的“金融活水合同”模式,為公共單位節水改造提供了可複製的樣板。

  天一中學宛山湖分校是2024年9月投用的新校園,現有在校學生2149人,其中寄宿生1762人,校園浴室、開水房等公共用水場景日均耗水量較大。“傳統節水改造投入高、回報慢,單純依靠節水收益難以覆蓋成本,也很難吸引改造方參與,這成為校園節水推進的‘堵點’。”學校相關負責人説。

  破解困境的關鍵,在於一次創新的資源置換嘗試。今年2月,天一中學宛山湖分校與農行錫山支行簽約,由農行全額承擔水控系統改造費用,引入專業技改單位對浴室水龍頭、開水房開關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刷卡出水。同時,銀行和學校雙方進一步深化校園繳費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零成本換服務、穩收益換資源”的雙贏格局。學校也因勢利導,經常性開展用水宣傳教育,強化了節水觀念。這場“零投入”的改造給學校帶來多重驚喜:據測算,項目落地後,學生人均洗澡時長減少5—10分鐘,按照出水流速10升/分鐘,以洗浴天數200天計算,預計到今年12月底,項目年節水量將達1.7萬餘立方米,節水率超五成。

  “這種創新以金融機構為橋梁,將用水單位的衍生權益與節水改造需求對接,既降低了公共單位的合作門檻,又拓寬了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參與路徑,讓節水改造從‘無人願投’變為‘多方共贏’。”錫山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錫山區將總結推廣這一合同節水實踐經驗,推動更多公共單位加入節水行列,讓金融“活水”引入節水革命,為綠色發展注入持久動力。(衛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