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年江蘇“雙創”大賽落幕
頂尖項目讓“新質生産力”可知可感
11月16日,由江蘇省委人才辦、省人社廳聯合主辦的2025年中國江蘇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南京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從250個初賽項目中突圍的78個優秀項目,最終決出6個一等獎、18個二等獎以及18個三等獎。
大賽分為省內項目和省外項目兩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高端裝備等六大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參賽項目以産業鏈“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為出發點,兼具實用性、創新性和市場發展前景,普遍具備前沿科技屬性和高成長潛力,超80%的參賽選手擁有與項目高度相關的專業或管理背景。
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賽道,常州識元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威劍帶來的“基於機器視覺的工業檢測平台的研發與産業化”項目引發眾人關注。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PCB缺陷檢測、車燈檢測等領域,並服務大族激光、比亞迪等企業。
高端裝備賽道選手南京快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峰的參賽項目是“海陸空個人全域出行産品”。其團隊自主研發的Skyrider X6飛行摩托,車身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和航空級鋁合金,已成功在阿拉善沙漠起飛,一度登上海外熱搜,並於今年8月獲得4000萬元融資。
“此次大賽最鮮明的特徵是‘融合迸發的創新態勢’,人工智能已滲透至高端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各領域,與新材料的突破共同打破産業邊界,塑造現代化産業新體系。”大賽評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説,創新者正從技術突破邁向系統性商業生態構建,這些實踐讓“新質生産力”可知可感。劉加平建議,相關部門、機構應在底層原創上給予更多耐心,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鏈上持續發力,在創新文化與風險投資環境的培育上深耕不輟。
省人社廳副廳長封春晴介紹,大賽致力於構建“賽場到市場、創意到産業”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對於獲得一、二等獎並符合條件的項目,在申報省“雙創計劃”時可不受名額限制,並將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留創項目、省“卓越博士後”計劃等,持續增強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磁吸效應。作為江蘇規模與規格最高的標杆性人才賽事,大賽始終與省“雙創計劃”有機銜接,已成為國際化、品牌化的對接合作平台。(黃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