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藥科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辦學治校各環節,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堅定正確方向的領航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凝聚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提升治理效能的執行力。回望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奮進征程,我們以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組織建設強基固本,鍛造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以思政教育培根鑄魂,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五年多來,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昂揚向上的奮進態勢。

  在這幅新時代的奮進畫卷中,總會有這樣熠熠生輝的場景:校領導在“頭雁課堂”率先垂範着初心故事;實驗室鮮紅的黨旗下映照着科學家們科研報國的赤子之心;“一站式”學生社區裏溫馨關愛的場景生動浸潤着教育的溫度;師生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充分詮釋使命擔當……從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紮實推進到黨建質量的全面提升,從“課程思政”的學科特色創新到“思政課程”的內涵深化,從“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的全面覆蓋到全國教學創新大賽的捷報頻傳,無不印證着高質量黨建與事業發展同頻共振的強大動能。

  發揮“頭雁效應” 從“關鍵少數”到“絕大多數”

  2024年12月4日,冬日暖陽透過玻璃窗灑進階梯教室,校黨委書記戴建君站在講&前,手指輕點屏幕,引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外交嗎?”這堂面向藥學新生的《形勢與政策》課,就這樣從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開始。

校黨委書記戴建君面向2024級大一藥學新生開講《形勢與政策》課

  戴建君書記以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切入點,逐層剖析了當前國際形勢,講述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果、中國外交面臨的挑戰、新時代中國外交遵循的原則,重點突出了我國為人類未來發展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略”,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整堂《形勢與政策》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講清“形勢”、講明“政策”,內容豐富、角度新穎。除了專注聆聽的同學,現場還吸引了不少前來“取經”的年輕教師。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現場

  在中國藥科大學,這樣生動的場景並非偶然。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工作,構建了“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範引領、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全體師生廣泛參與”的理論學習體系。其中,學校創新實施《校領導講授思政課(頭雁課堂)實施方案》,推動《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形成校領導班子帶頭授課、職能部門協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回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等歷次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學校黨委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作為鑄魂之本。五年多來,學校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創新實施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構建了多層次、全覆蓋的理論學習體系;同時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抓手,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將黨的領導優勢切實轉化為辦學治校效能。在此基礎上,針對領導幹部、教師、學生等不同群體特點,通過集中學習、主題宣講、座談交流、黨團日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方式深化理論學習,形成了制度保障、機制完善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在每週三的“固定學習活動日”,全校師生都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思想充電時刻”。在學校的會議室裏,教授們圍繞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展開熱烈討論;在實驗樓的黨員活動室,研究生黨員們結合新藥研發實踐分享學習心得;在學生公寓的“一站式”社區,輔導員們帶領同學們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着新時代的奮鬥故事。

  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既強化了“第一議題”的政治引領作用,又通過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將理論學習實效納入幹部年度考核。如今,理論學習已經實現從黨員領導的“關鍵少數”示範,到覆蓋全校師生的“絕大多數”聯動,理想信念的種子正在這片藥學沃土上生根發芽。

  善用“大思政課” 課堂“沉浸式” 育人“生活化”

  五年多來,學校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全面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堅持統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將醫藥專業特色融入思政教育實踐,構建了“同頻共振、藥味濃郁”的大思政課程體系,讓課堂煥發思想魅力。如今,全校師生正以實際行動詮釋着這場思政教育的深遠意義。

  王亞萍——這位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獲得者,深諳將專業案例融入思政教學的“獨門秘籍”。“雖然我不是專業課老師,但畢竟在藥科大學十多年了,對於專業設置、未來就業行情、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等方面也有了解,我也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王亞萍坦言。

  在中國藥大,像王亞萍這樣的教師並非個例。五年多來,學校實施的“思政名師培育計劃”讓一批骨幹教師脫穎而出。

  “親和力不僅是對思政課教學理念的精煉概括,更是提升思政課立德樹人成效不可或缺的要素。”2024年8月,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文璟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高校新文科中級及以下組二等獎。為了增加思政教學內容的深度,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張文璟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以系統思維打磨課程,組織學生參與思政課的“師生共建”,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打造學生主動探索、深度參與、深刻領悟的陣地。

  教學改革在這裡從未停步。走班制、沉浸式、翻轉課堂……各種創新模式在中小班教學中大顯身手。五年多來,學校堅持課程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將新時代偉大變革實踐案例及其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融入其中,優化設計思政課課程方案,抓好集體備課機制,,統籌推進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生態文明思想、外交思想等有序進入專業課程教學,大力開展課程思政示範課、通識課程建設,一體化打造“大思政課”。

《代號1921》紅色話劇演出現場

  如何讓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的“沉浸式”思政教學讓枯燥的理論走出“教室”,深入人心。

  2024年9月,當《代號1921》紅色話劇在校內上演時,觀眾席上的00後學生仿佛穿越時空,與革命先烈進行了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五年多來,學校充分利用周邊紅色資源,圍繞思想共融、發展共謀、機制共建、活動共辦、課程共研、人才共育、&&共享、合作共進等八個方面,通過話劇等一系列“沉浸式”學習活動讓紅色教育更加生動,更加貼近青年學生。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思政教育正以全新樣態融入日常。這座1500平方米的育人空間裏,傳統班級管理的邊界被打破,取而代之的以“大思政”視域構建浸潤式“成長共同體”:駐樓輔導員開展“五亮計劃”(亮思想、亮身份、亮責任、亮風采、亮行動);線上線下定期舉辦“黨員微宣講”活動;校領導每月參與“師生下午茶”,切實解決學生急難愁盼問題。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熊四皓一行來我校考察調研

教育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岩一行來我校調研

校黨委書記戴建君參加學生黨員社區勞動實踐

  這裡不僅是生活空間,更是育人陣地。教授們的“導師會客廳”延伸着第一課堂的廣度,24小時駐樓的輔導員守護着成長“最後一公里”,傑出校友帶來的行業分享讓學生觸摸時代脈搏。當勞動實踐遇上非遺體驗,當青春夜校碰撞志願服務,思政教育就變成了看得見、摸得着的生活。

信仰公開課“奧運冠軍進社區”活動

信仰公開課“世界冠軍進社區”活動

  在中國藥大,思政教育已不再局限於三尺講&的講授,而是通過課程思政的深度浸潤、“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溫暖陪伴、社會實踐的生動歷練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悟思想偉力,在體驗中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實現了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推動黨建思政與業務深度融合 找準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

  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能為學校事業發展注入怎樣的新活力?廣大師生對思政教育方式的變化感受尤為真切。以前講黨課總離不開抽象的理想信念,現在卻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2021年春天,基礎醫學與臨床藥學學院孫敬方老師帶着一份特殊的教案走進實驗室。電腦屏幕上,中國科學院黃國平博士那篇感動全網的論文致謝正在閃爍:“漏雨的校舍映着煤油燈,泛黃的成績單記錄着走出大山的渴望……”投影儀的光束裏,有學生悄悄拭去眼角淚水:“科研人的執着,與共産黨人的信仰何其相似。”

基礎醫學與臨床藥學學院“‘微思政’進實驗(課題組)活動”現場

  這樣的活動源自2020年學院推出的“‘微思政’進實驗(課題組)活動”。該活動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課題組的組會制度。導師們化身“思政講師”,將理想信念、學術科研、日常生活、職業規劃等內容穿插在實驗間隙、數據討論中,用科學家精神叩擊廣大青年心靈。

  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拓展黨建育人的場域。五年多來,學校持續推進“黨建進學生社區”“黨建進實驗室”,不斷優化黨支部設置形式,依託重大項目組、課題組、創新團隊、科研&&或學生社團、公寓組團等設置黨支部,成立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站。

2021級藥學院新黨員莊嚴宣誓

  當基礎醫學與臨床藥學院黨委的“微思政”如細雨浸潤實驗室時,藥學院黨委正以另一種方式書寫着信仰的答卷。2021年12月31日,江寧校區智慧教室裏,一場特別的“年終儀式”正在舉行。藥學院4位新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他們的身影折射出新時代高校黨建的生動圖景——海歸教授褚錢在發言時有些激動:“在建黨百年之際成為一名共産黨員是光榮而幸運的。黨員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我想加入這支隊伍。”

藥學院藥物化學系教工黨支部

  褚錢所在的藥學院藥物化學系教工黨支部早在2018年就入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並通過驗收,2019年又獲評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在這個擁有首批國家重點學科榮譽的團隊裏,黨支部始終是攻堅克難的“主心骨”。

  在藥學院藥物化學系教工黨支部40余名黨員中,有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4人(含國家傑青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江蘇省首屆“十佳研究生導師”1人,擁有省部級人才項目的20餘人。這批“黨旗下的科學家”長年奮戰在科研一線。

  實驗室清晨6點的陽光見證過伏案修改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的黨員科學家們,深夜11點的興藥樓還能聽到他們為科研項目如何加快推進而圍坐在一起探討的聲音……在杭州創新藥物研究院、重慶創新藥物研究院、天士力創新研究中心等地,總是能看見支部黨員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忙碌的身影……2024年,該黨支部與學校中藥學院臨床代謝組學黨支部共同入選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

  五年多來,學校黨委持續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實踐中持續創新,不斷深化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一融雙高”的發展格局。學校全面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重點抓好黨支部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關於加強和改進黨支部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在本科生和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等制度文件,特別注重在高層次領軍人才、優秀青年教師、留學歸國人員等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持續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通過構建系統完備的黨建工作體系,創新實施黨組織設置動態優化機制,選優配強“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隊伍,有力推動了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正如校黨委書記戴建君在第十屆黨委第十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強調的那樣,學校黨建工作要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來開展。通過將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確保黨建工作真正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紅色引擎。特別是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核心技術攻關、師資隊伍建設等關鍵領域,黨建工作發揮着政治引領、資源整合和支撐保障的重要作用。這種系統協同的工作思路,正在為加快建成藥學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今天的中國藥大,行進在‘關鍵時期’,但到半途須努力,要登絕頂莫辭勞。”學校黨委深刻認識到,在學校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征程上,需要以更大魄力構築新時代黨建工作新格局,以思想鑄魂、定向領航,構築人才高地、研發高地、創新高地、産業高地、轉化高地,中國藥大任重而道遠……

江寧校區興藥樓俯瞰圖

  夜幕降臨,實驗樓的燈光依然明亮。在這裡,真理的味道特別甜;在這裡,創新的動能特別強;在這裡,奮鬥的青春特別美……在這裡,理論學習激發的奮進力量正轉化為科技報國的實際行動。迎着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號角,向着“藥學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全體中國藥大人正以趕考姿態書寫新的紅色答卷:讓黨旗始終飄揚在立德樹人第一線、科技創新最前沿、健康中國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