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黨代會召開以來,中國藥科大學不斷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優化引智&&,加強科研合作,走好中國藥大特色的教育對外開放之路,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中國藥大國際教育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舞&。

  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優化 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

  教育決定未來。五年多來,中國藥科大學以教育對外開放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在教育政策、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動與&&,促進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確保教育對外開放取得實效。

  “希望讓更多非洲患者看到中醫針灸的優勢”,塔婷達(Tatenda Chimbunde)是津巴布韋的一名藥師兼中醫針灸師,她&&,在中國藥大留學的時光是自己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通過學習新語言,接觸不同的文化,她開始以新的視角看世界。“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來中國進修,更好地在非洲推廣針灸。”

  近年來,中國藥科大學先後與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7所學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協議,同美國、日本、俄羅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與香港大學等一批港澳&地區高水平院校保持緊密合作。

2024年度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交流部門工作會議

  2021年,中國藥科大學加入由蘇港澳三地政府牽頭成立的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隨後聯合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6所大學籌備成立蘇港澳高校生物醫藥專業聯盟。聯盟的成立,不僅為成員搭建了醫藥領域的學術交流&&和開放合作的&&,同時進一步深化了蘇港澳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發揮各方優勢,更好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姚和權&&,“臨床藥學是連接醫學與藥學的橋梁。希望能匯聚蘇港澳三地高校、醫院的力量,進一步推動臨床藥學學科的發展,促進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與合作”。

  2024年,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工作會議召開,蘇港澳三地的37所高校代表參會,推動三地産學研用合作。2024年11月,蘇港澳臨床藥學學術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來自蘇港澳三地的兄弟院校、醫院等25家單位從事臨床藥學教育、科研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是港澳與內地在臨床藥學領域深入合作交流的重要體現。期待未來能在臨床藥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實踐創新等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朱依諄説。

  中國藥科大學還積極與區域高等院校加強聯絡,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江蘇加拿大高校合作聯盟、江蘇-俄羅斯高校合作聯盟、江蘇-韓國高校合作聯盟等一系列學術組織,推動全球高校之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邁上新&階。

第一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研討會

  2023年,中國藥科大學舉辦第二屆全球藥學院校發展論壇,來自美國、法國、英國、新加坡等14個國家的41所世界高水平藥學院校的校長、院長以及代表齊聚南京,為全球藥學教育與科學發展之路積極建言獻策。會上,中國藥大發起並成立全球藥學發展聯盟,這是國內首個由高校發起的國際性藥學專業聯盟,首批聯盟成員來自美國、法國、英國等全球36所高校。

  “生物醫藥産業是知識、技術、資本密集度高的産業。藥學院校‘單打獨鬥’必然無法引領時代變革,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充分運用全球範圍內生物制藥的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藥科大學校長郝海平&&,學校一直致力於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的藥學人才。希望全球藥學院校以開放心態互相學習,以嚴謹態度深入研討,以前瞻眼光共同探索藥學事業新前沿。期待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推動藥學教育與科研的雙向發展,為增進全球公眾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全球藥學發展聯盟成立

2024江蘇高校國際産學研用合作交流周生物醫藥及醫療設備國際學術專場活動

  全球視野不斷拓寬 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更強了

  “中國藥科大學是我的第二個家,在這裡我能感受到中國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互幫互助和人文關懷,我們下課會一起討論物理化學等知識”,説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昌塞瑞來自柬埔寨,目前在中國藥科大學社會與管理藥學專業學習。他&&,剛來藥大時,因為語言不通,在課堂上聽不懂,甚至急哭了。而8年的學習生涯後,昌塞瑞儼然已是個“中國通”。如今,他更樂於成為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行走中國、感知中國的過程中,加深對這片土地的理解與熱愛。

  五年多來,中國藥科大學持續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完善招生錄取機制。積極組織並參與各類來華留學教育展和招生宣講會,創新使用微信視頻號、海外社交媒體&&直播宣講,開展“雲游藥學博物館”等宣傳推介活動。穩步推進“海外招生聯絡處”的建設,目前已在蒙古國、越南等主要生源國建立10處“海外招生聯絡處”,吸引海外優質生源。留學生規模穩定增長,生源結構與層次不斷優化。研究生佔比從“十三五”末的17%提升至34.3%。此外,學校還不斷完善趨同化管理工作體系,&&《中國藥科大學招收與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

  通過引培結合等方式,中國藥科大學積極開展外國文教專家工作,持續做好現有4個“111”引智基地的運行管理工作,2024年度新成功申請第5個老年藥學學科“111”創新引智基地,旨在引進、匯聚海外學術大師、學術骨幹,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申報外國文教專家項目,引進國外優秀師資力量,獲得經費資助超1300萬元。積極發展服務管理專業外教,成功全職引進多位全職教授、外籍博士後、語言外教等外國文教專家來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申報建設2個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1個工作室建設期滿考評“優秀”。實施“聯盟合作夥伴計劃”,通過立項資助的方式激勵引導教師主動參與國際合作。

  “希望進一步深化與中國藥科大學的學術合作交流,輸送更多有志於從事藥學研究的學生和年輕教師來華深造”,雷格米教授是中國藥科大學的優秀校友,現任尼泊爾特裏布文大學醫學院教授、尼中社會關係學院院長。學成回國後,他一直在不斷推廣藥學中文培訓,推進國家之間的藥學交流。“1987年,我從尼泊爾來到中國藥科大學讀書,那是我最年輕、最活潑、最有憧憬的年紀,我在這裡學習、成長、生活。”説起藥大的時光,雷格米教授立刻打開了話匣子……

聘請歐洲科學院院士、德國薩爾大學弗蘭克·基爾霍夫教授為榮譽教授並共建全球生物和醫學性別研究藥學中心

  2019年,中國藥科大學獲批4個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人才合作培養項目(中美醫藥尖端人才培養項目、中法納米醫藥雙博士學位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中美聯合高級藥物研發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和生物統計與生物醫藥大數據創新型人才合作培養項目)。1名學生成功獲得CSC資助,赴世界衞生組織實習,實現學校國際組織實習項目零的突破。2020年,學校獲准成為首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高校。2024年,學校推薦申報的坦桑尼亞籍校友Benson Peter Mugaka研究員成功入選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國際傑青計劃(Talented Young Scientist Program),這是學校首次獲批該項目。此外,學校還成功獲批建設國家留學基金委藥學國際區域問題研究中心,依託國外院校或機構開展人才合作培養等工作。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David Da Yong Chen教授來中國藥科大學講授分析化學國際課

  留學生教育提質增效 國際課程質量更高了

  “在這裡上學,最讓我喜歡的還是先進的實驗室和完善的設備,這裡的學習資源是我接觸過的最優秀的。”塔哈來自蘇丹,她和中國藥科大學的結緣來自一次偶然的網絡搜索,當她發現中國藥科大學的藥理學實力非常強時,便決定在高中畢業後來中國唸書。

  五年多來,中國藥科大學持續加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發力度,與曼徹斯特大學聯合申報的臨床藥學專業中外合作項目獲得教育部批准立項;與美國密歇根大學等開展本科雙學位學生培養項目,與美國天普大學等開展本碩聯合培養項目,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等20余所國際知名高校開展訪學或本科畢業實習項目,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等近30所高校開展短期課程項目。大力推進國際化藥學專業建設,目前已開設30個全英文授課專業,8門課程入選江蘇省全英文授課精品課程。

  學校充分利用國際超一流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國際前沿學科學術講座,積極參與“交叉學科國際化人才聯合培養計劃”項目;引入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課程,引進“自然大師課堂”等線上培訓項目。持續發揮中國藥科大學“探索世界計劃”獎學金效益,鼓勵和支持優秀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

  “感謝中國藥科大學和揚子江藥業集團為留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深入藥企實習實訓、感知中國醫藥企業蓬勃發展的&&。”談及學習生活的時候,塔哈非常興奮,儘管還未畢業,她已經在憧憬未來。

  中國藥大積極構建留學生教育政産學研協同&&,持續深化産學研深度融合,緊密結合國家和地區資源優勢,以及中醫藥“走出去”、知名藥企“走出去”過程中的人才需求,將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學生實訓實習、服務科技創新等功能有機結合,為校企科研合作、融合發展搭建橋梁。學校與揚子江藥業集團、聖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多家知名藥企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留學生産教融合教育中心”。目前已有多名留學生入職揚子江藥業集團、石藥集團等。

  塔哈&&:“我將珍惜寶貴的學習實踐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科研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發揮好鏈結中外文化、科學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做好中國故事的傳播者。”

參觀揚子江藥業集團

  講好中國故事 文化傳播範圍更廣了

  選穴、刺入、捻轉、拔針……一根根銀針盡顯妙手仁心。來自美國的學生斯威克讚嘆:“一根針就能治療疾病,這是在美國無法想象的奇蹟!”埃及同學阿拉則驚訝地&&:“中醫僅憑幾指之觸,就能洞察疾病本質,開出藥方,太神奇了!”

  2024年7月,以“中華文化名千古,神農本草傳天下”為主題的“錦繡江蘇”國際暑期學校在中國藥科大學圓滿落幕。這場文化與學術盛宴吸引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的近百名青年才俊,共同探索了中醫藥的奧秘,體驗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4“錦繡江蘇”國際暑期學校

  中國藥科大學以創建國際化校園為目標,積極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打造“留學藥大”教育品牌。學校邀請來自美國天普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的22名美籍學生來校交流學習。積極響應教育部“萬人計劃”號召,邀請港澳高校師生來校參加藥學教育交流周活動,促進港澳師生對內地藥學發展的了解,深化港澳師生對內地文化的歷史認同感。2024年,成功實施教育部“對&交流項目”,邀請台灣教授來校開展教育交流活動,探求對&交流合作新路徑。

  中國藥科大學持續打造特色校園活動品牌,連續舉辦7屆海外合作院校教育展及“國際文化周”,每年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參加。舉辦諾獎進校園活動,邀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系邁克爾·萊維特教授為全校師生作報告。

中國藥科大學第六屆國際文化周

“與世界零距離”中國藥科大學海外合作院校教育展

  學校還積極組建留學生傳統體育表演團隊等,培養知華友華留學生。打造“漢語演講比賽”等一系列優質留學生品牌文體活動,提升留學生對中國的理性認知與情感認同。

  據了解,五年多來,中國藥科大學持續開展各類藥學特色短期交流項目和培訓項目,吸引來自荷蘭、印度尼西亞、蒙古國、越南、莫桑比克等國合作院校師生500餘人次來校體驗交流、實習實訓。為留學生搭建了解中醫藥文化和中國醫藥企業的溝通&&,組織“感知中國,尋藥之旅”“探醫藥國際化,賞絲綢芳華”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傳播藥學文化,講好國際交流故事。

  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産生進步。中國藥科大學以“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行擴大的姿態,不斷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回應新時代命題。未來十年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十年,中國藥科大學將以第十一次黨代會為契機,以面向未來的責任與擔當,堅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以國際化助力學校人才培養、教學和科研等各項工作,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全球生物藥創新的新高地,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貢獻中國藥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