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無言,自有靈性;文化無聲,潤心成魂,一場獨具特色的“文化制藥”工程正以匠心獨運的方式展開。第十次黨代會以來,中國藥科大學以“精業濟群”為君,以“興藥為民”為臣,佐以四季風物、金石銘刻、五音律動與運動康健,精心配伍一劑獨特的“文化方劑”。這劑“文化藥”,不治風寒暑濕,而醫浮躁功利;不療肌骨疼痛,而育精神品格。從藥用植物園的春櫻秋桂,到鏡湖畔的黑天鵝低語;從文化景墻上的藥學誓言,到賽場上的汗水與吶喊;從舞&上師生的同&亮相到社會中的“中國藥大”身影——每一味“藥材”,都在時光的煎煮中釋放出育人的力量。

  草木含章 勞育化人 讓校園文化扎根心田

校園美景如詩如畫

  有科學研究證明,與自然環境的接觸能夠激活人體的副交感神經系統,閒庭信步、靜坐觀察,甚至短暫駐足,哪怕只有20分鐘都可以迅速降低皮質醇水平,並促進血清素等“快樂激素”的分泌。而中國藥科大學的校園“20分鐘效應”總是充滿着治愈力:春日在藥用植物園尋芳,油菜花海與垂絲海棠相映成趣;夏季靜坐鏡湖畔,看碧波蓮葉與黑天鵝悠然共舞;金黃的銀杏葉隨風飄落,拾起一枚便是天然的藥用植物標本;冬雪降臨,純凈的白覆蓋校園,讓人在靜謐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校園文化景墻上的中國藥科大學校歌

  除了自然景色,人文新景觀也成了同學們熱衷與學校“同框”的新晉選擇。2023年4月,在興藥樓廣場前,一個文化新地標——校園文化景墻映入眼簾:這是一面以浮雕形式呈現的“藥學史詩墻”,不僅銘刻了中國藥科大學校歌與藥學生誓詞,中國藥科大學首任校長孟目的先生、徐國鈞院士、彭司勳院士等11位著名藥學教育家和科學家的照片也清晰可見。與此同時,文化景墻上還展現了保障人類健康的12個里程碑藥物,雕刻了影響深遠的12本中醫藥經典著作,集中彰顯了建校以來一代代中國藥大人精業濟群、存心以仁、任事以誠的人文精神和藥學專攻、古劑改良、新藥求精的科學精神。

  近年來,學校紮實做好綠化美化,實現校園山、水、園、林、路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學術和教育資源等鮮明優勢,推進人文生態繁榮,在校內外打造了一批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藥學人文景觀和文化設施。逐步完善興藥樓周邊綠化,設立“雲南櫻花園”、巴山藥鄉映山紅園、孔雀園等校園新景觀,“口袋花園”、“月季園”、食堂草坪前CPU苯環花壇、學生組團“匠心藥苑”等校園精緻景觀小品扮靚了校園文化空間,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在這裡,教育的邊界已不限於教室,學校精心打造“藥-園-景”融合的校園特色景觀,其中,櫻花大道作為最具人氣的文化符號,每年春季都會迎來別樣的綻放。

郝海平校長在2024年櫻花節開幕式上致辭

  “一年一度的櫻花節蘊含着中國藥大人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該項活動已成為展示中國藥科大學人文風貌、深厚底蘊的特色窗口。櫻花節不僅是校友們回歸母校、追憶往昔的節日,更是校友們重整行裝、再赴新程的起點。”2024年3月,伴着綿綿春雨,校長郝海平由衷感慨。自2019年舉辦首屆活動以來,櫻花節已成為融自然科普、勞動教育、文藝表演、美食品鑒為一體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中國藥科大學雁翎志願服務隊護櫻小隊

  然而,比櫻花更動人的是樹下來回穿梭的他們——學生志願者在櫻花大道上晝夜奔忙,護櫻小隊精心培育每一株花樹。彩繪畫筆與園藝剪刀的交響裏,“美”與“勞”完成着雙向滋養:志願者創造美的同時,勞動精神悄然內化於心;師生欣賞櫻花之美的片刻,亦是對勞動價值的禮讚。

  “大一時就跟隨藥學院學生會參與承辦了櫻花節活動,被櫻花苑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大二聽説了有護櫻小隊這樣的組織,能呵護櫻花樹更好地成長,所以就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藥科大學雁翎志願服務隊護櫻小隊隊員耿浩宸説,“看著我們養護的櫻花,吸引着廣大師生、校友和不少市民前來打卡參觀,這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五年多來,中國藥科大學立足校園、服務社會,不斷提高勞動教育實踐效果,推進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學科跨界 文化浸潤 讓校園文化豐富多元

  草木無言自成韻,育人無聲化乾坤。春賞櫻花秋摘果,夏練五禽冬舞龍。在中國藥科大學這片“文化制藥”的實驗場中,體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君藥”配方。

戴建君書記出席運動會開幕式

  五年多來,學校以傳統體育為體,現代體育為用,精心炮製出一劑融合競技精神與文化傳承的育人良方。在田徑場,太極方陣在晨光中舒展,舞龍隊在慶典上騰躍,啦啦操隊員在賽場邊舞動青春……太極、石鎖操、舞龍、民族健身操等項目還多次作為學校重磅節目亮相大型活動的開幕式錶演。

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2025年5月24日,中國藥科大學第四屆體育文化節暨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江寧校區拉開帷幕。800余名學子在投壺、捶丸、毽球等傳統項目中同場競技。這些看似輕鬆的游戲,實則是修身養性的文化實踐:投壺時的專注凝神,捶丸時的力道掌控,毽球時的默契配合,無一不在培養着當代大學生從容自信的氣質品格。

  “未來,我校將結合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和中醫藥文化的同源性、共通性和互補性,探索、創新和推廣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同時,利用好留學生課堂和留學生暑期夏令營項目,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對外輸出,不斷提升其影響力。”中國藥科大學體育部黨委書記、主任劉蘇&&。

  體育場上,矯健身姿詮釋中華傳統體育的精髓,藥用植物園中,別具匠心的美育實踐正悄然開展。

  春夏之交,藥用植物園的溫室裏上演了一場以自然為舞&、以歌聲為媒介的沉浸式美育實踐。該講座突破傳統課堂邊界,通過《快樂歌》《蘭花草》等經典曲目的互動演繹,讓師生在草木清香與旋律流淌間,探尋藝術與生命共生的深層密碼。

  活動現場,師生們獨具匠心,從“藥”與“樂”的同源字形切入,將音樂藝術與醫藥文化有機結合,將“宮商角徵羽”五音與中醫五行理論相對應,共赴音樂“治愈”身心健康的奇妙之旅。

  藥學專業教育與美育教育,在這裡完成了交叉融合,煥發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不同年齡、專業的參與者在蔥鬱草木間引吭高歌,尋回“本能歌唱”的原始快樂。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拓展了傳統美育課堂的空間,以靈動的形式引導師生感悟“萬物有靈”的生命哲學,引導師生在繁忙的學習工作中找到身心平衡的支點,彰顯了美育教育對終身發展的重要價值。

Generator演出現場

  2025年3月,在全國生化教學技巧與實踐案例分享會暨第八屆“金斯瑞杯”中國大學生生化歌曲大賽上,由學生改編的歌曲Generator一舉斬獲了全國特等獎、最佳人氣獎、最佳英文單曲獎等多個獎項,取得了中國藥科大學自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歌曲深入剖析了生物體內的兩大核心代謝過程——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TCA循環),並將美聲、饒舌、Bbox和搖滾等多種音樂元素完美融合,旨在以音樂的形式,將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化繁為簡,讓科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易懂、便於記憶。

  “這首作品的靈感其實就藏在日常學習和團隊碰撞裏!作為凌霄合唱團的成員,在畢業前總想留下點特別的作品。生物化學是我大學四年鑽研的重點學科,那些代謝過程看似複雜,但當老師用‘細胞工廠’‘能量貨幣’這類生動比喻講解時,我突然發現,這些知識像極了一部精密運轉的生命史詩——糖酵解是故事的開篇,三羧酸循環是高潮,呼吸鏈傳遞則是激動人心的結局。”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25屆本科畢業生石越洋告訴記者,“對我來説,這首歌不僅是生化知識與音樂的融合,更是凌霄合唱團‘用聲音傳遞熱愛’理念的完美實踐,也是我送給大學時光最特別的畢業禮物。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探索更多可能,讓知識與藝術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

  五年多來,學校探索美育實踐教育新路徑,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以“藥樂融通、藥藝互通、藥劇貫通”為特色,以傳承“精業濟群”校訓精神為價值追求,通過加強藝術教育課程建設,大力開展藝術教育實踐,精心打造教學匯報專場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新年音樂會、“墨香藥苑”人文系列講座、大學生藝術團系列展演等藝術教育品牌,充分發揮美育在塑造大學精神、營造育人氛圍、提升人文素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國藥科大學有5個省級大學生藝術團;“人類非遺——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入選第二批江蘇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項目;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朗誦、書法篆刻、繪畫等學生實踐工作坊和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等項目在江蘇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等比賽中獲得榮譽30余項。

  師生拓圈 美育共振 讓校園文化“活力出圈”

  2021年6月,由中國藥科大學黨委宣傳部、團委、工會、教師工作部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永遠跟黨走”大合唱比賽,以音樂為橋梁,以美育提振廣大師生愛黨愛國的情懷,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藝術、融進心裏。該活動不僅通過藝術形式再現紅色基因,更為師生構建了共同的文化記憶場域……

教職工青楓舞蹈隊亮相“吾愛吾師”我最喜愛的老師頒獎晚會

  三尺講&展學術風采,方寸舞&現藝術才華。五年多來,中國藥科大學校園裏涌現出了教職工歌舞協會、先鋒合唱團、教職工青楓舞蹈隊等教職工文藝團體,讓很多扎根教學科研的一線教師有了亮相舞&的機會。

  “在教職工歌舞協會的活動中,我們很多從來沒跳過舞的老教授,通過反復認真地練習,也實現了自我突破,站在學校的舞&上。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藥大人不服輸不放棄、不斷突破自我的精神。這對我們來説,既是寶貴的財富,也對學生起到了模範作用。因此,每個崗位的教職工都應當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理學院化學實驗中心實驗師、校教職工舞蹈協會副會長李明皓坦言,“以往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近幾年,除了在學生中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外,教職工也廣泛參與其中。專業課教師紛紛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開設‘美育勞育’課堂,讓同學們可以看到我們既能兼顧好工作,又積極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

  當專業教師們將個人藝術修養轉化為育人資源的同時,學校也在系統性地構建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示範路徑,更推動着校園文化向社會場域的創造性轉化。從校園講&到城市舞&,從個體才藝展示到系統性文化傳承,越來越多的中國藥大師生也加入了“文化傳播者”的行列。

中國藥科大學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亮相江寧大學城半程馬拉松青春集市

  2023年,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項目成功入選第二批江蘇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項目。該基地創新傳統文化傳播形式,深度參與南京市“愛心築夢•青益南京”公益活動、江寧大學城半程馬拉松青春集市、“寧young青春”大學生音樂薈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活動現場,傳統技藝與青春活力交相輝映,從親子家庭到青年學子,市民們紛紛體驗古法印刷的匠心神韻,在油墨清香中感受非遺魅力,雕版藝術由此成為連接高校與城市的文化紐帶,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活力。中國藥科大學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不僅涵蓋了傳統非遺項目的傳承創新,更延伸至現代藝術教育成果的展示交流。

520文化客廳·公益音樂會——“春華秋實”民族音樂會

  2024年11月16日晚,在中國藥科大學建校88周年之際,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南京市文化館和中國藥科大學承辦的520文化客廳·公益音樂會——“春華秋實”民族音樂會在南京市文化藝術中心成功舉辦,為南京市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這是中國藥科大學大學生民族樂團首次走出校園、面向社會公眾呈現的音樂盛宴,不僅彰顯了中國藥科大學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力,更是中國藥科大學美育教育教學實踐成果的集中展示。

  “文化藝術在我看來本是一件難以觸及的事情,卻未曾想原來‘藥’和‘樂’有如此緣分。能夠在這次暑期實踐中走近藝術,探尋文化、學習文化、傳播文化,對我來説意義非凡。它讓我明白,我可以追尋文化藝術,也可以是文化藝術的傳播者,為‘賡續’這‘薪火’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2022年的暑假,藝術團成員敬祎玫在參加完“藥樂融通,薪火賡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後深有感觸。活動期間,她和藝術團的小夥伴們一起參觀訪問了南京保利大劇院、雲錦博物館,並開展相關文化志願服務。

江蘇高校首場聯合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交響音樂會現場

  2025年5月18日,在江蘇高校首場聯合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交響音樂會現場,由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四所高校大學生組成的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團聯合會器樂聯盟交響樂團,現場演繹《紅旗頌》《黃河大合唱》《黃河鋼琴協奏曲》等多首反映抗戰精神的經典愛國主義曲目。交響樂團以音樂為紐帶,既為在場師生、文藝界人士及社會各界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音樂盛宴,更用琴弦與音符架起了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橋梁。

  五年多來,學校與省內外高水平藝術表演院團、藝術類相關社會組織、藝術類高校加強&&與合作,積極拓展校外美育實踐基地規模,充分利用江蘇省各類文藝演出場館資源,開展藝術教育教學等實踐活動。學校不僅在校內打造美育公開課品牌,更將藝術教育的輻射範圍擴展至周邊中小學和社區。

  校團委文化藝術教育中心教授嚴岩&&,“近年來,中國藥科大學充分發揮交響樂、合唱、民樂、舞蹈、話劇等5個江蘇省級高水平藝術團在校園文化建設和美育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每年有計劃開設多場校園美育公開體驗活動,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與此同時,中國藥科大學持續開展學生美育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積極發揮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將美育延伸校外,把校園美育藝術作品送往中小學、基層單位、街道社區,並依託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項目先後走進多所高中,助推學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中國藥科大學還發揮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團聯合會器樂聯盟主席單位示範作用,與南京一中、秦淮科技高中、力學小學、金陵中學實驗小學等6所中小學合作共建“實踐育人共建基地”,聯手探索美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創新開展多場大中小學美育實踐聯動展演活動,努力引領校內外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風尚和昂揚進取的精神面貌,為地方社會發展、區域美育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回望這五年多來的時光

我校精心配伍的“文化方劑”

已然沉澱為獨特的育人力量

從“環境浸潤”到“勞動淬煉”

從“以體修身”到“以美育人”

每一種“文化藥材”

都在育人肌理中

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來,學校將以更深厚的文化

滋養涵育新時代藥學人才的精神品格

讓“精業濟群”的校訓精神

在新時代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