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22件作品獲第35屆中國新聞獎,總數居各省區市前列——

  書寫時代擔當,凝聚奮進力量

  11月7日,江蘇省慶祝第26個中國記者節座談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新聞工作者代表共聚一堂,慶祝節日、交流經驗、謀劃未來。

  近日,第35屆中國新聞獎、第12屆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結果正式揭曉,江蘇再創佳績,22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總數居各省區市前列;江蘇選送參加“好記者講好故事”總決賽的3名選手,1人獲評“最佳選手”,2人獲評“優勝選手”。

  座談現場,全省新聞工作者代表們深情講述深入一線採訪的經歷,分享新聞背後的難忘故事,大家暢談初心、共話使命。與會代表一致&&,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奮力書寫江蘇新聞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服務大局,奏響時代強音

  座談會現場暖意融融、氛圍熱烈。入場處的展示區,一幅幅展板呈現江蘇新聞輿論戰線在第35屆中國新聞獎和第12屆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中取得的豐碩成果,也串聯起一年來全省重大主題報道中的創新亮點。

  本屆“中國新聞獎”江蘇22件獲獎作品中,一等獎4件、二等獎5件、三等獎13件,分佈在消息、評論、通訊、重大主題、輿論監督、融合報道、應用創新等16個項目中,分別來自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常州市新聞傳媒中心、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等39家媒體。

  去年以來,全省新聞輿論戰線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為我省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匯聚了磅礡奮進力量、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重大主題報道《“4×10”大型互動融媒專題|“質”感中國》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華報業網主任杜雪艷&&,該組報道努力以“國之大者”踐行使命擔當。“數十名骨幹記者歷時數月,奔赴10座城市,行程2萬多公里,用行進式報道鮮活展現各地‘因地制宜’的生動實踐。這不僅是地理空間的跨越,更是對當代中國創新發展圖景的全景描繪。”

  2024年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十周年,又逢曾寫作《南京大屠殺》一書的美國華裔作家、歷史學家張純如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如何創新講述?又如何給當下帶來更大的力量?帶着這樣的追問,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於2024年12月13日推出專題《從一到無窮——張純如的力量》,實現歷史題材的“破圈”傳播,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荔枝新聞中心編輯王芳介紹,該報道以“跳出地域看歷史,用國家站位謀敘事,以世界眼光傳力量”為策劃方向,在“立意”“深耕”“精磨”上下功夫,最終讓作品擁有了觸達人心的情感力量。

  講好故事,變革中出精品

  當前,各家主流媒體正肩負着推進系統性變革的重任。持續推出具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優秀作品,是各媒體在時代浪潮中的立身之本。

  在蘇州鈕家巷,有一家名叫“文學山房”的百年舊書店。今年5月,現代快報推出“讀城”系列報道《百歲老書翁守着百年舊書店:愛書的人多,書香不會散!》,讓這家舊書店一時間成了全網熱點。在今年7月的江蘇書展上,現代快報策劃了“‘文’有讀城、‘武’有蘇超”展區,打造聯動風景。“一股書香、一隻足球”的文化傳播故事,讓大家很有共鳴。

  “我們守護文化的溫度,記錄時代的脈動,匯聚熱愛文化的人,讓江蘇文化軟實力變成更有力量的‘硬核’迴響。”現代快報新媒體編輯部記者吳嫣然分享説。

  在本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入選了3件作品。其中,新聞紀錄片《飛虎情誼》獲國際傳播三等獎;訪談節目《竹內亮:我喜歡中國不斷的變化,不斷的發展》展現了跨文化傳播的獨特魅力,獲三等獎。“在國際傳播領域的長期實踐中,我們不斷發現那些既立足本土又連接世界的故事。”南京廣播電視集團融媒新聞中心專題節目部副主任崔白莉説,要想提升跨文化傳播的影響力,就要推動從“朋友圈”到“共同體”,讓“我們的故事”成為“大家的故事”。

  情感共鳴,創新助力“破圈”

  2024年既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奧運金牌實現“零的突破”40周年。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和中國青年報社、蘇州廣電總台共同採制的新聞專題《40年,奧運首金報祖國》,獲全網置頂推薦,全網閱讀量過億,5次登上微博熱搜,獲本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主題報道‘破圈’的前提,在於題材不僅能承接時代,還能給受眾提供情緒價值。”座談會現場,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新聞採訪部副主任徐苗分享説,此次成功創作的關鍵,就在於團隊捕捉到了一個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題材。

  今年,“蘇超”成為一個全國關注的“破圈”熱點。在助推“蘇超現象”的誕生過程中,媒體的作用不可或缺,正是它們,助力推動“超級聯賽”變為“超級傳播”。

  “常州隊與南京隊比賽當晚,暴雨傾盆,教練雙手抱頭跪地的畫面成了球迷心中的‘年度名場面’,看著旁邊哭得稀裏嘩啦的孩子,我們火速搶拍領隊專訪,回應破防。”現場,第12屆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常州市新聞傳媒中心視頻工作室主任呂敏回憶了“蘇超”報道中的一幕幕難忘場景。她特別提到,要打通媒體界限,讓媒體成為連接用戶、激發創作、匯聚聲音的“平台搭建者”。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江蘇新聞工作者們&&,將繼續踐行“四力”、守正創新,用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聞作品,記錄江蘇發展、講好中國故事,為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更強勁的輿論動能。(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