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技藝潮流巧碰撞 科技文化雙賦能

  進博會搭&,江蘇老字號出海正當時

  潮涌東方,氣象萬千。11月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當天,以“江河風物 美好如蘇”為主題的江蘇人文交流活動展區,剛開館便以厚重悠久的人文風韻與時尚新潮的創新表達先聲奪人。精美的蘇繡、迷人的藍印花布、高顏值的陶瓷……江蘇知名的老字號在這裡比比皆是。

  目前,江蘇有113個中華老字號、352個江蘇老字號,數量居全國前列。此次全省55家優秀企業參展,集中呈現200多件産品。以它們為窗口,一起來看江蘇的老字號們如何在傳承中發展,在守正時創新。

  蘇式品牌成焦點,

  傳統底蘊托舉多元審美

  “江蘇十三畫,個個美如畫!”這不僅是一句感慨,更是一組構思巧妙的文創。進博會江蘇人文交流展區內,墻上14把紫砂壺十分亮眼。正中間的江蘇省代表壺茉莉花壺,壺身為足球圖案、1:1足球大小,茉莉花形壺鈕、花枝手柄,觸摸起來細膩溫潤。

  “這是新華日報·交匯點攜手江蘇老字號紫砂品牌華鳳翔共同推出的‘蘇超紫砂壺系列’,也是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的官方特許非遺聯名特別款,主題就叫作‘江蘇十三畫,個個美如畫’,意為江蘇13座城市,每一把壺都是一幅畫,分別講述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故事。”“華鳳翔”負責人錢盈盈介紹,省壺刻有足球紋理,融合紫砂古典氣韻與體育現代動感。繞它一圈的則是根據江蘇13個設區市獨特文化元素設計的紫砂壺,比如南京為梅花壺,無錫為水蜜桃壺,鹽城為麋鹿壺,各有趣味。“這套壺目前在江蘇館和國家館都有展出,觀眾都很感興趣。”

  將傳統玩出新趣味,江蘇駕輕就熟。南京雲錦研究所此次帶來《龍騰駿業》《百鳥朝鳳吉服》《威鳳祥麟》3件作品,其精緻的圖案和紋理惹得觀眾驚呼“華美”。首次公開亮相的《龍騰駿業》,靈感源自清代《乾隆大閱圖》。畫面中,一匹金色駿馬昂首騰躍,前蹄離地,呈凌空之勢,馬背上還馱着一隻寶瓶,寓意“平安吉慶”,整個圖案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南京雲錦研究所品牌中心主管何冠奕説,這件作品既繼承古代織造技法,又大膽運用現代材料與工藝進行創新,將鴕鳥羽毛與真螺鈿線織入錦面,並通過金線暈色技術使馬身呈現細膩的光影變化,研發歷時4個月。

  從“老味道”到“新國潮”,

  創新驅動價值升級

  藍印漸變棉麻連衣裙、藍印真絲漸變圍巾、藍印雙面復色真絲圍巾、七色龍寶藍印布偶……作為一家有着170年藍印花布生産歷史的非遺工坊,江蘇老字號南通本藍工藝品有限公司(曹裕興染坊)越發時尚,走進年輕人的消費日常。公司總經理江榮回憶,在2022年第一次參加進博會前,産品常作為傳統特色禮品銷售給外國客人。“去年在進博會亮相後,市場知名度進一步打開,讓我們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受益於進博會這個平台,過去一年我們新增了許多與高端知名品牌合作的機會,還從南通老字號成功晉級為江蘇老字號。”江榮説,品牌度提升、銷量攀升,也助力産品持續創新。如今,曹裕興在傳統工藝基礎上,相繼由棉布發展到高支棉、棉麻混紡和絲綢等産品,且花型豐富,設計新潮,收穫許多年輕人的熱捧。

  除傳統老字號外,高端絲巾品牌“章語Deva-Vani”的亮相讓人眼前一亮。主理人章行智介紹,作為聯合國採購中國供應商,企業此次帶來絲畫《宇宙之語》《賽裏木湖》《三隻小懶貓》、軟雕十二生肖及藝術絲巾等作品,每件都凝聚江蘇基因:精選中國頂級雄性蠶絲,以中西融合原創設計打造生活藝術場景,更靠納米級量子技術實現百年收藏傳承。品牌已手握100多項作品版權,曾亮相南京德基藝術展、國際時尚周,榮獲年度潮流絲巾品牌稱號。

  “我們希望讓江蘇傳統絲綢‘鮮活起來’,更顯時尚質感!”章行智&&,品牌始終以“科創+藝術+非遺”為核心,將持續深耕絲品創新,期待承載江蘇文化底蘊的“絲文化”通過進博會平台穩健地走向國際舞&,成為江蘇文化出海的新生力量。

  借展&&風揚帆,

  出海新航道越來越寬

  日常餐飲使用陶瓷不在少數,將陶瓷燒制出外交智慧是怎樣一種風格?高淳陶瓷帶來一套“盛世和韻”宴會用瓷:餐具以唐代寶相花為魂,立體浮雕勾勒層疊錦繡,珠光貝母光澤流轉,宋代八達暈紋絲絲入扣,整體淺黃主調輕盈如緞,磨砂銅錢肌理又暗合“天圓地方”哲思。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品牌部總經理徐碧偉介紹,這套餐具為2025年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午宴用瓷,融合傳統紋樣與現代工藝,傳達剛柔並濟的外交智慧。

  對高淳陶瓷來説,參加進博會不僅是展示的好窗口,更是推進出海戰略的好契機。徐碧偉&&,此次進博會期間,重點展示“盛世如意”“盛世和韻”等系列國宴瓷及代表性炻器産品,以技術與文化雙內核向全球採購商傳遞“中國高端陶瓷”的品牌定位。“我們也期待借力進博會政策紅利,優化跨境供應鏈與合作模式,在出口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加大出海面。”

  “進博會不只是經貿盛會,更是文化傳播的絕佳平台!”蘇州繡娘絲綢董事長戚秋蘭站在人頭攢動的展&前振奮地説。展&內,蘇繡細膩針腳引得不少參觀者俯身端詳,不停按下手機拍照鍵。

  “你看這‘蝶韻’系列,靈感來自清代《百蝶圖》,蝶態和花卉元素都是設計師逐幀提煉的。”戚秋蘭拿起一款宋錦面料包袋介紹,包袋沿用“錦繡之冠”蘇州宋錦,既藏着“百蝶喻百耄”的吉祥意,又貼合女性日常需求,讓非遺走進生活。參展首日,企業已收到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多份意向訂單,涵蓋絲巾、家居絲品,還有3家國際百貨及1家設計機構提出合作,計劃將企業産品引入海外門店,甚至聯合開發跨界系列。“目前和多傢伙伴談妥高端定制、IP開發合作,就等簽單了!”戚秋蘭笑着説,期待以進博會為橋,讓蘇繡非遺與全球設計碰撞,結識更多國際“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