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站在全省海洋生産總值破萬億新起點——

  藍色金融,護航向海圖強

  靠海吃海,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向海圖強,是江蘇矢志不渝的奮進目標。2024年江蘇海洋生産總值突破萬億大關,站在新起點的江蘇,如何加速挺進“深藍”?金融,是破題的關鍵之筆。

  11月4日,江蘇藍色金融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在鹽城市大豐區舉行,會上正式揭牌藍色金融服務中心。而就在不久前,江蘇相關部門相繼推出了江蘇海洋藍色金融服務平台和海洋産業項目貸款貼息政策。這些接踵而至的舉措,都透露出江蘇以藍色金融護航向海圖強的決心。

  精準適配,讓金融更“懂海”

  在大豐區,國信大豐8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作為江蘇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場,該項目總投資約106億元,創新採用“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綜合開發模式。

  這種複雜的開發模式,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信貸産品難以匹配海洋項目複雜的風險結構。”江蘇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綠色金融部負責人説,他們創新設計“前期貸+項目貸”組合産品,通過內部銀團方式提供84億元授信,精準解決了項目前期的資金需求。

  藍色金融因海而生,是服務於海洋經濟的金融。海洋經濟並非陸域經濟的簡單延伸,其獨特的産業和風險特點要求金融服務必須“量身定制”。

  省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鞏海濱&&,藍色金融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必須堅持“一盤棋”“一家人”理念,系統規劃、政策聯動、協同推進,金融機構要結合海洋産業不同細分領域、涉海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求,提供精準適配的金融服務,一體推進藍色金融和綠色金融,構建“藍綠交融”的新金融業態。

  鹽城、南通、連雲港等沿海城市正圍繞藍色金融競相布局,聚焦海洋綠色産業、低碳技術研發等領域,明確金融支持重點和方向。鹽城創新推出“碳金融”系列産品,設立海洋經濟專項信貸額度,引導金融機構制定專項行動計劃。今年以來,各類金融機構已向鹽城涉海重大項目和重點産業發放貸款273億元。連雲港則創設了“連海融”政銀産品,以低成本央行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産業的優惠利率貸款投放力度。南通市海洋發展局與農發行等13家銀行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導金融資源精準聚焦海洋産業。

  豐富供給,多元工具齊發力

  藍色金融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延伸,尚處於發展初期,其供給難以完全匹配海洋産業龐大而多元的融資需求。

  比如,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對涉海項目的門檻較高。截至2024年,我國境內共計發行藍色債券30隻,債券規模309.90億元,數量及規模約佔綠色債券市場1%,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海上風電項目以及海水淡化項目。此外,社會資本的參與度普遍較低,尚未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供給體系。

  “我們鼓勵金融機構先行先試,為不同類型涉海主體定制專屬金融服務。在傳統銀行信貸之外,重點支持涉海企業通過銀行間市場發行超短融、中期票據、定向工具等方式進行融資。”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信貸政策管理處處長李軍説。

  記者從會上獲悉,江蘇省藍色金融從探索起步邁向快速發展,有綠色信貸、藍色債券、藍色租賃、特色保險等多元金融工具。在信貸領域,“漁船貸”“蘇海鮮供應鏈貸”等普惠型産品,以及“貝類海洋藍色碳匯貸”“海洋牧場貸”等碳匯類綠色産品頻出。在抵質押方式上也不斷突破,推廣海洋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等模式,盤活海洋綠色資産。

  今年5月,江蘇省海洋經濟股權投資基金登記成立,規模達20億元。該基金由鹽城、南通、連雲港三市聯合省沿海集團、省高投集團共同發起,將重點投向江蘇“十大海洋産業鏈”及戰略性新興産業。

  保險與融資租賃也在加速實踐。人保財險江蘇省分公司為國信大豐、三峽能源鹽城項目分別提供73億元和72億元風險保障,覆蓋海上風電建設與運營全周期。“我們的船舶險、貨物運輸險、水産養殖險等傳統險種也在不斷升級。”人保財險江蘇省分公司商業團體保險部副總經理劉瀟説。江蘇金租聚焦省內船舶製造,助力“國輪國造”,已服務揚子江船業、新時代造船、新大洋造船等省內12家船舶製造企業。

  聯合共築,打造藍色支持生態

  記者注意到,江蘇在持續豐富金融供給的同時,着力構建多方聯動的支撐體系,築牢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根基。

  今年6月,全國首個藍色金融專項服務平台“江蘇海洋藍色金融服務平台”上線,匯集了藍色貸款、藍色保險等各類特色金融産品,並涵蓋藍色融資服務、藍色企業(項目)庫、海洋科技成果展示等六大板塊。自平台發布以來,已滿足涉海企業融資需求27.76億元,歸集入庫涉海企業1.63萬戶,匯集涉海科技成果156項。

  江蘇藍色金融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上,江蘇“藍色金融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入駐大豐港經濟開發區的江蘇省海洋生物産業園。該中心將組織金融機構輪值駐點,開展常態化銀企對接,重點圍繞海洋能源、生物、港口物流等特色産業先行先試,逐步構建起服務地方海洋經濟的特色金融體系。

  氣象服務也深度融入藍色金融、海洋保險和涉海企業運營,探索出“氣象+金融”“氣象+海洋”等産品。“通過氣象數據的精準應用,金融機構和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海洋環境變化,優化風險管理策略,提升運營效率。”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副處長劉端陽説。

  此外,會上,17個重點項目簽約,涵蓋海洋基金投資項目、金融機構與企業對接合作、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等多個領域。(陳嫻 葉睿 趙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