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入海口,坐擁江海之利的南通,正以一場靜水流深的變革,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近日,“活力中國調研行”的足跡深入南通的企業車間、田園鄉村與濱江岸線,所到之處,科技、生態、文化的生命力彼此交織,共同勾勒出這座城市強勁而溫暖的活力圖景。

  從“一根絲”裏織出産業新圖景

  在南通海安市,古老的蠶桑産業正經歷一場顛覆性的變革。在鑫緣繭絲綢集團的智能化蠶室裏,見不到一片桑葉,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塊科學配比的“營養餐”。這裡的蠶寶寶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被精準飼喂,集團實現了從“看天吃飯”到“智能工廠”的跨越。

  技術的革新不僅改變了生産方式,更推動了産業向價值鏈的高端邁進。在鑫緣集團的展廳裏,一枚完全由蠶絲製成的“蠶絲蛋白骨釘”靜靜地展示着科技的力量。據企業介紹,它不僅能媲美鈦合金的力學強度,更具備在人體內自然降解的特性,讓患者免除了二次手術之苦。

  “我們將蠶絲‘織’進了生物醫療的新領域。”鑫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儲呈平介紹,這項行業領先的技術,源於企業與頂尖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目前已進入大規模臨床試驗階段,即將打破國外同類産品的壟斷。從絲綢面料到可降解骨釘,從桑葉茶到保健酒,鑫緣集團通過“全資源利用”模式,將一條産業鏈“物盡其用”,讓傳統的繭絲綢綻放出百億産值的新花。

  同樣在紡織領域,科技的活力也延伸至千年非遺技藝。走進江蘇華藝時裝集團的生産車間,一場“數智”與“手工”的對話正在上演。機械臂根據預設指令,在白色織物上精準點染,色彩均勻暈開,分毫不差。

  “我們攻克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讓機器人理解並複製老師傅的‘手感’。”江蘇華藝集團企管中心總經理葛坤鋒説。這款國內首條非遺扎染智能機器人生産線,融合了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讓機械臂成為能夠“舉一反三”的智能學徒。這不僅將生産效率提升了5倍,染料利用率從60%躍升至92%,更關鍵的是,在保留手工扎結藝術神韻的同時,實現了産品品質的極致穩定。

  從一根絲的跨界新生,到一門手藝的智能蛻變,傳統産業的“天花板”被不斷打破,這背後是南通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與突破創新的勇氣。

  在“一片江”邊繪就城鄉共生新畫卷

  企業車間裏迸發出技術創新的火花,而南通的城鄉大地上,正徐徐展開一幅融合發展的生動畫卷。

  站在南通長江體育公園的綠茵場上,江風拂面,遠眺狼山,近觀江景,很難想象這裡曾是機器轟鳴、粉塵漫天的港口工業區。通過系統性的生態修復,南通推進“産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將生産岸線變為生活岸線,讓“臨江不見江”成為歷史。

  “這裡不僅是球場,更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客廳’。”南通長江體育公園宣傳負責人陳雯婧&&,自開放以來,公園日均接待市民超2000人次,不僅是業餘足球聯賽的主場,還成為火爆的“蘇超”第二觀賽點。生態修復的成果,化作了市民窗前可見的綠、推門可享的景,融入了日常的高品質生活。

  這種融合的智慧,同樣在如皋市錢長村的田野上“生長”。這個因萬畝草坪而聞名的村莊,沒有止步於單一的種植經濟,而是敏銳地捕捉到消費新趨勢,打造出“蝸牛藝術營地”。在這裡,草坪産業與藝術、露營、非遺手作深度融合。游客白天在非遺工坊體驗匠心,夜晚在星空下參與篝火音樂會,四季更迭的藝術裝置讓整個村莊化身為一個沒有圍墻的天然美術館。

  從“賣草坪”到“賣風景”“賣體驗”,錢長村實現了從第一産業向第三産業的優雅跨越,探索出一條“特色種植+産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於“細微處”書寫共同富裕新答卷

  南通的探索底色始終溫暖,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的福祉。在鑫緣集團,創新的紅利最終流向了千家萬戶。企業構建的“公司+基地+農戶+科研機構”模式,不僅提供了穩定的訂單和技術支持,還創新性地推出“工廠培育小蠶、農戶養殖大蠶”的協作模式。在海安,村民吳冠群改造了自家農舍作為“家庭蠶房”,每年養蠶就能帶來上萬元的純收入。目前,已有上萬戶家庭通過這種模式實現了穩定增收。

  “我們要讓農民從産業鏈的末端,走到價值創造的中心,共享産業發展的成果。”儲呈平道出了共富實踐的核心理念。一根蠶絲,織就的不僅是一件華服、一項高科技産品,更是一張緊密的鄉村共富網。

  在華藝集團,非遺的現代化轉型,也為文化傳承者和當地從業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集團堅信,智能生産線不是為了取代工匠,而是將他們從重復、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更專注於創意設計和核心工藝。扎染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鄒莉如今的工作,從反復蘸染變成了“訓練”機器人,她的經驗與智慧以數據的形式被保存、複製和傳承,賦予了千年技藝新的生命力。“科技的溫度讓我們這門老手藝走得更遠,也讓從事這門手藝的人更有尊嚴和希望。”鄒莉感慨。

  南通的實踐是一場系統性的城市煥新。其活力藏於以科技創新提升産業競爭力的執着,見於以生態優先重塑城市空間的遠見,融於以文化匠心激活古老技藝的智慧,最終落到讓發展成果惠及於民的初心。

  江海奔涌,不捨晝夜。位於長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交匯點的南通,正以其務實的作風、開闊的視野與深厚的人文關懷,交出一份獨具特色的發展答卷。(潘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