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17條舉措提振體育消費,“蘇超”下一步將打造“綜合性頂流賽事品牌”

  支持地區、行業、校際間舉辦足球賽

  上周六,泰州隊在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決賽中力克南通隊,為這場現象級賽事畫上圓滿句號。截至11月1日,“蘇超”共85場比賽累計吸引現場觀眾243.3萬人次、場均2.86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量達22.2億人次。11月4日,省政府召開《關於加快發展賽事經濟提振體育休閒消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新聞發布會,以“蘇超”為“體育+”樣本,明確了賽事經濟從“流量引爆”到“留量沉澱”的落地路徑。

  優化聯賽運行機制,放大城市足球聯賽效應

  “賽事引流量、流量變消費、消費促發展”,這一核心邏輯貫穿江蘇賽事經濟發展始終。此次發布的《意見》,從豐富高質量體育賽事供給、激發體育賽事消費潛力、完善賽事經濟産業鏈條、夯實賽事經濟發展基礎、強化賽事經濟要素支撐5個方面&&17條具體舉措,發揮體育賽事綜合效應,着眼於構建長效發展機制,讓體育賽事真正成為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意見》指出,持續辦好全省城市足球聯賽,優化聯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放大城市足球聯賽效應。支持因地制宜舉辦地區、行業、校際間的足球賽事,精心辦好“省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國際中體聯足球世界盃。

  省體育局副局長張海濤介紹,依託“蘇超”積累的賽事經驗,江蘇將着力構建“‘一超’多強、全面開花”的賽事體系。

  “一超”,即重點打造全省城市足球聯賽這一超級品牌。《意見》明確要“推進聯賽專業化、品牌化建設”,優化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統籌商務開發,將其打造成“足球運動健康發展、文旅體商融合發展、人文經濟互促發展的綜合性頂流賽事品牌”。

  “多強”,是指在做強足球聯賽的同時,大力發展籃球、排球、乒乓球等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賽事,並積極引進培育世界箭聯射箭世界盃、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等國際國內高端賽事,形成“一城市多品牌,一縣區一特色”的賽事矩陣。

  “全面開花”,則體現在賽事類型的廣泛覆蓋上。從水上運動、航空飛行等精品戶外賽事,到“村BA”、飛盤、槳板等大眾特色和潮流賽事,《意見》均予以鼓勵和支持,推動各類賽事活動百花齊放,讓體育賽事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放大“票根經濟”效應,讓賽事熱度化為消費活力

  豐富的賽事供給,最終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意見》在拓展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潛力上做足文章。

  《意見》進一步鼓勵打造集觀賽、美食、市集、互動於一體的沉浸式“第二現場”,並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公園、進街區、進商圈”,使賽事活動本身成為消費的目的地。通過“跟着賽事去旅行”“跟着賽事品美食”等主題活動,實現“特色賽事+蘇新消費”的深度融合。“‘十五五’期間,每年將打造10—15個體育消費創新場景典型案例。”張海濤介紹。

  《意見》推出一系列消費促進政策,如鼓勵各地放大票根經濟效應,發放體育消費券、開展消費滿減活動,探索打包票務、住宿、交通、餐飲以及特色文旅項目,推出文體旅套餐。降低群眾參與門檻,讓賽事熱度直接轉化為消費活力,並特別提出要“分級分類測算體育賽事所需安保力量,科學核定賽場安全容量,提高可售(發)票數量”,這些務實舉措將直接增加優質賽事的市場供給,釋放觀賽消費潛力。

  打造更多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賽事經濟的價值,更體現在對相關産業的強力拉動和融合賦能上。《意見》突出“拓鏈條”,圍繞深化“賽事+文旅”、提升“賽事+製造”、做精“賽事+服務”,推動賽事經濟全産業鏈發展,打造更多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深化“賽事+文旅”融合發展。《意見》提出,“十五五”期間,我省將着力打造一批國家級春節和國慶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每年打造3—5個省級以上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推出10個以上省級體旅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蘇超’賽季期間,全省主場城市比賽日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2511.71萬人次、同比增長17.38%,其中接待外地游客1440.3萬人次、同比增長23.22%;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145.7億元、同比增長27.1%。”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李川用一組數據直觀展現“賽事+文旅”成效。他&&,將深化“賽事+文旅”融合發展,使賽事活動成為引流樞紐,帶動旅游、住宿、餐飲等全鏈條消費。

  我省已初步形成蘇州戶外運動服裝、昆山自行車、淮安蹦床、揚州戶外用品等體育産業集群。張海濤&&,《意見》明確將引導體育製造企業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建設創新研發中心,打造戶外運動裝備、健身器材等若干年産值30億元以上的特色産業集群,並助力更多體育企業成為“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黃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