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1月3日電(記者朱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農業強國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一批創新型企業因勢而興。

  成立於2010年的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研為主,集生産、流通、技術服務、培訓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産業高科技服務企業。近年,該公司圍繞蔬菜種業研發等領域,聚焦農業科技前沿,加快探索“引、研、育、繁、推”於一體的農業科研體系。

  走進綠港農業研發車間,科研人員正在調試剛下線的噴霧機器人,一旁,智能灌溉施肥機正在測試新功能……這是綠港農業在設備研製領域創新的縮影。為提升農業生産效率,綠港農業將工業生産理念融入農業生産,先後開發採摘運輸車、噴霧機器人打藥車、運輸機器人、AGV運輸車等50餘款産品,並在巡檢機器人、植保機器人、自動採摘機器人研發領域陸續取得突破,讓技術落地田間,解決實際問題。

  硬體創新的同時,綠港農業注重挖掘“種子選手”。堅持新技術“引進——消化——再創新”,在育種、栽培管理、水肥一體化、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逐步開發出7大類、200多個産品,其中超100個實現商業化應用,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18件。

  為了加快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深度融合,綠港農業近年來建成13.5萬平方米現代農業研發試驗場地、2萬平方米智能科研生産設施、2萬平方米智能科研生産車間,配備1456平方米實驗室及60多&(套)專業研發設備,並專門成立科研中心,構建以綠港研究院、智慧農業研究所為核心的“一院一所”研究架構,拉近技術創新與市場距離。

  技術成熟後,如何讓行業有“標”可依?綠港農業在標準制定上精準發力,發布及獲批制定企業標準20項、地方標準2項,並參與《設施種植園區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設計規範》《水肥一體化設備》等行業與國家標準制定,為農業生産標準化提供清晰“標尺”。

  “公司創立之初,我就希望運用現代農業設備解決農民生産方式和生産效率問題,如今我們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台,為農企、農民等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綠港農業董事長李文虎説。

  在技術創新之外,綠港農業探索推動農業經營模式迭代。針對農戶分散經營、技術薄弱的問題,推出“龍頭企業+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1+X”現代農業産業發展模式,在江蘇、浙江等20個省市,建設運營34個大型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園,直接帶動1萬人就業,間接帶動近10萬人增收。以江蘇鹽城産業園為例,當地農戶通過學習技術開展標準化種植,收入較以往大幅提升。

  同時,綠港農業打造並完善“全産業鏈科技服務平台”,建立“綠港科技服務超市”等網絡平台,完善成果展示、諮詢服務等功能,並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把脈問診”,近年來已為新型經營主體、農業管理人員提供培訓與指導3000多人次。

  截至目前,綠港農業累計獲得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等30余項榮譽,2024年銷售額超12億元。未來,綠港農業將持續深化前沿技術與農業生産的深度融合,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不斷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