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要求企業生産時車間門窗打開,生態環境局卻要求關閉門窗生産。”
“部分縣區不動産登記服務責任分工不清,信息共享工作滯後,這些問題今年上半年仍未徹底解決。”
10月31日,淮安市人大召開營商環境專題詢問聯組會議,12名人大代表、群眾代表、企業家代錶帶着問題直擊漏洞、堵點,16個市直單位負責人到場應詢。一場聚焦營商環境的“問政”拉開帷幕。
“經過現場研判,企業在車間生産區域加裝門簾和污染氣體集中收集裝置後,可以開窗生産。”市司法局三級調研員胡海洋現場回應,“對於多頭執法、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我們將彙編典型案例庫,健全跨部門‘標準打架’協調機制,化解更多‘開窗還是閉窗’的執法尷尬。”
“這些確實是我們當前工作的不足。”面對人大代表提出的“不動産登記”質疑,市資規局總規劃師朱旭楓不回避不推諉。“我們已經依託‘區塊鏈’技術將多部門信息‘上鏈’管理,推動業務辦理從‘串聯’向‘並聯’優化,目前二手房轉移登記平均辦理時長已從90分鐘縮短至40分鐘。”
“現場回應直接、誠懇,能感受到政府部門的誠意。”洪澤區人大代表、江蘇華龍無紡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義平説。
網民代表、淮水安瀾論壇版主劉志明也來到現場參與問詢。“這次我帶來的問題,是網友們普遍關心的12345熱線對訴求的解決效率和精準度問題。市數據局現場給出反饋和提升方案,可以給大家帶去好消息了!”
12道犀利“考題”背後,是代表們近2個月的紮實調研。“我們前期重點檢查了15個市直單位,召開座談會20場次,收到調查問卷2100多份,收集相關問題60多個,就是為了給《淮安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一周年的情況做個‘全面體檢’。”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淮安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蔣啟波説。
這樣的“面對面”監督在淮安並不鮮見。今年以來,淮安人大聚焦民生實事、養老機構建設、財政科技類專項資金使用績效等主題,開展工作評議、專題詢問會,為群眾、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門搭建起溝通橋梁。
“專題詢問聯組會議的最終目的是推動問題解決、促進工作提質,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更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回應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期待。”淮安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周毅説。(張莎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