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潑墨,定格美景。四方藝術湖區內,點點水墨在畫紙上氤氳出湖光山色,響堂村裏,油畫色彩定格下山谷間的金色稻田;不老村內,寥寥幾筆勾勒出安居樂業的田園風光……

  近日,江蘇省文聯“茉莉花開”文藝輕騎兵志願行——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名家采風團走進南京浦口,開展“山水浦口 美麗新區”主題寫生活動。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屆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周京新,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陸慶龍等十余位美術名家,深入四方藝術湖區、響堂、不老村、湯泉九龍湖等地,以藝術之力“喚醒”綠水青山,用畫筆描繪浦口生態之美、人文之韻與發展活力。

  秋日的響堂,金色稻田隨風起伏,一派田園風光成了游客們追尋的“詩與遠方”。各類主理人工作室落戶響堂,平凡人音樂會“唱響山谷”,咖啡、展覽、餐飲等新業態不斷入駐……藝術點亮鄉村,使這裡成為詩意棲居與創業活力並存的“寫生聖地”。

  響堂的蝶變,常常來寫生的周京新看在眼裏,也落在了筆上。連續兩天,周京新在此創作多幅速寫與水墨作品,並通過直播向公眾傳遞浦口詩意之美。“既有田園韻味,又有山林野趣,越來越多的人將響堂作為固定寫生點,也體現了這裡人文、山川、田園的美好魅力。”周京新説道。

  廣袤的大地,就是靈感的源泉。

  沿山路而上,金色稻田映入眼簾,細雨濛濛中,遠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一場景在陸慶龍的油畫上被永恒定格。“每次到浦口來都有新的靈感,鄉村建設與藝術空間設計都充滿着自然風貌與時代發展的印記。”陸慶龍&&,自己也常帶學生來此寫生,感受鄉村變遷。

  不老村裏,青山如黛,碧水潺湲,大片的格桑花海中游人如織,為不老村添上一份鄉野意趣。

  美麗庭院裏,原住村民成了南京市文聯副主席、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徐惠泉的“寫生素材”,水墨勾型,色彩繪神,轉眼間,村民的神態與輪廓便躍然紙上。專注於人物寫生的徐惠泉介紹,與原住民交談,更能感知到村裏人的精神氣質與生活溫度。“這是一個有靈氣的村落,村民的這種本真狀態正是藝術家要記錄的時代縮影,這正反映着我們時代的百姓安居、人民幸福的狀態。”徐惠泉&&。

  江蘇省山水畫研究會會長張興來、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方向軍、江蘇省國畫院美術館館長陳明、專職畫家馬帥、南通大學藝術學教師沈濤等名家,每到一處便即刻選景,沉浸於創作之中。“浦口既有北方山水的厚重壯美,亦有南方山水的靈氣,非常符合我們當代山水畫家的表現對象。”張興來説。

  隨着采風團的腳步延伸,老山群峰疊翠、山腳梔子飄香、珍珠泉水叮咚的生態畫卷被一一描摹,畫筆成了連接生態與藝術的“橋梁”,“寫生經濟”也已成為撬動農文旅融合的新支點。

  近年來,浦口區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與寫生經濟發展,攜手藝術界與高校成立寫生發展聯盟,甄選65處寫生點位,形成“全域覆蓋、特色鮮明”的寫生網絡,構建“寫生+文旅+産業”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同時,發布“老山萬象”生態美學空間,&&《浦口區關於培育寫生經濟的扶持辦法》《寫生服務指南》等政策,為藝術創作提供全鏈條支持。政府搭&,藝術執筆,形成生動的“浦口實踐”。

  “我們通過系統布局,已累計接待包括南京藝術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十幾所院校師生超2000人次,有效推動了美麗風景通過藝術畫筆‘破層出圈’。”江蘇省美術館專職畫家、浦口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徐亞慧介紹。

  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吳嬪説,此次采風活動創作的精品力作,將作為特邀作品亮相後續舉辦的“山水浦口 美麗新區”美術寫生作品展。“這些凝聚了名家視角與筆力的佳作,不僅極大地提升展覽的藝術高度與代表性,也將有效提升浦口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吳嬪説。

  未來,浦口將持續優化寫生服務、拓展創作場景,以“藝術+文旅”的創新模式,用綠水青山為産業發展賦能,全力打造“浦口寫生”區域金名片。(浦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