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能股份)10月28日晚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2025年前三季度,蘇能股份實現營收87.60億元,歸母凈利潤1.88億元,扣非凈利潤1.77億元,雖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相比中報業績,下降幅度均有明顯縮窄。

  上證報記者關注到,第三季度,蘇能股份營收、歸母凈利潤環比二季度顯著回升,實現增收7.63億元、增利2.03億元。2025年第三季度,蘇能股份電力業務毛利率達到23.10%,其中火電業務毛利率達到20.37%、新能源業務毛利率達到77.37%,相比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同期,均實現了大幅提升。與此同時,蘇能股份産業轉型成效明顯,火電業務在“蒙電送蘇”特高壓配套電源項目上取得關鍵進展,未來增量可期,有望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募投項目建成投産,未來增量可期

  當前,在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與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蘇能股份作為兼具周期彈性與成長潛力的綜合能源企業,正迎來多重積極因素的共振。今年前六個月,煤炭價格出現大幅下滑,眾多能源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但今年7月起,煤價走勢出現反彈。業內人士&&,在反內卷與超産核查等政策推動下,煤炭市場供需格局或將進一步優化,這將為蘇能股份未來煤炭業務的經營以及公司業績回暖帶來利好支撐。

  今年9月、10月,蘇能股份募投項目“烏拉蓋兩台1000MW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先後建成投産。目前,公司火電裝機規模較投産前大幅提升74%。該項目作為國內首&千瓦級褐煤發電機組,入選國家能源領域首&(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在燃料成本控制與運行效率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有望推動公司電力板塊經營指標實現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蘇能股份白音華2×660MW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建設中,預計將於2026年底投入運營。上述兩個項目均為“蒙電送蘇”線路配套電源點,所發電量將全部輸送至江蘇電力市場。

  根據江蘇省能源局發布的數據,今年9月,江蘇全社會用電量達806.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44%;全年累計用電量達6737.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1%,區域電力需求持續旺盛。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蘇能股份烏拉蓋、白音華兩大項目前景廣闊,有望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業績彈性。

  新能源業務發展勢頭強勁

  在傳統能源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蘇能股份積極響應“雙碳”目標,持續推進新能源業務布局,逐步構建多元化的能源結構並取得明顯成效。公司依託現有資源與地理條件,打造風、光、儲産業體系,年內,該公司陜西麟游“農光互補”項目、垞城礦採煤塌陷區“漁光互補”項目、豐縣50MW儲能項目建成投産,截至目前,該公司在役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647.8MW,在建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477.5MW。

  從經營數據來看,新能源業務有望成為蘇能股份未來重要的業績彈性來源。2025年前三季度,蘇能股份新能源業務取得全面發展,發電量、售電量、銷售收入、毛利均實現同比成倍增長,凸顯出強大的發展勢能。目前,蘇能股份在役新能源裝機容量已具規模;後續,隨着正鑲光伏、風電及配套儲能項目的持續推進,蘇能股份新能源業務的規模與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2026年,蘇能股份計劃實現裝機總量進一步突破2200MW,展現出堅定的轉型決心與清晰的成長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蘇能股份積極構建“能源+資源”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除煤炭、火電、新能源等能源板塊外,公司礦産資源板塊同樣值得挖掘。在江蘇省持續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背景下,蘇能股份作為江蘇省屬上市公司,業務布局能否取得突破,值得市場期待。此外,相關信息顯示,蘇能股份控股股東層面尚有與上市公司協同發展的相關資源,其後續整合動向值得市場關注。

  當前,二級市場對能源板塊整體關注度不高,為優質企業的價值重估提供了空間。煤炭板塊在冬季旺季需求支撐下有望釋放估值修復潛力,而蘇能股份作為省屬能源上市企業,立足江蘇旺盛的能源需求,兼具傳統能源的周期彈性與新能源的成長屬性,隨着煤價回升、火電項目陸續投産、新能源業務快速放量、5%以上大股東減持完成,未來,公司長期投資價值正等待市場的深入挖掘。

  蘇能股份&&,在能源清潔化、高效化與多元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公司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從煤炭主業的穩健支撐,到“蒙電送蘇”項目的業績增量潛力,再到新能源業務的快速成長,公司正逐步釋放其作為能源領域潛力標的長期價值,未來有望在行業變革中實現持續提升。(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