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深耕關鍵技術領域
煥新智變,高效農業向“綠”行
10月26日至27日,以“綠色生産力與農業綠色科技創新”為主題的2025農業綠色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農業綠色技術産業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大會舉辦地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戰略,深耕綠色品種培育、土壤固碳增匯、精準農業、廢棄物高值利用等關鍵技術領域,以科技創新賦能高效農業。
增智向新,農業綠色領域企業佔比四成
二氫卟吩鐵配套抗逆增産使用技術、“光伏+農業”、珠芽魔芋種質創新與育種技術、智能噴霧機器人……走進大會展示區,百特生物、江蘇風光綠能、榮芋科技、江蘇懷清農業等多家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入園企業帶着最新農業綠色技術現場宣介。就在不久前,中漁科技智慧漁業總部項目簽約入駐南京國家農創中心。該項目構建“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全鏈條數字化管控”的創新體系,助力水産綠色健康養殖。
不只是水産養殖,生物製劑的創新應用也在以綠色技術呵護生態安全。走進園區企業——南京凱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整齊排列的試劑瓶裏,流動着的不僅是透明的水基化助劑,更是解鎖農産品健康的綠色密碼。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具有超強潤濕滲透性能的表面活性劑,從根源上減少土壤污染和作物藥害風險。
為綠色農業,培育科創沃土。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建成“綠色智能肥料創新、農藥風險監測與創新應用”等6家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引入10多個部省級創新平台,以開放共享機制推動農業綠色創新突破。南京國家農創中心黨工委書記、管辦主任周蓉蓉在大會主會場研討交流發言時&&,中心匯聚10個院士團隊、引進培育農業科技企業500多家。其中,近40%科技企業涉及農業綠色領域,在統籌推進綠色農業科技創新中形成了“院士團隊+龍頭企業+一批高科技農業企業”的協同創新布局。
“綠智”融合,釋放農業綠色發展新動能
農田裏的智能控制設備、天際間的衛星遙感監測、指揮中心的智慧管理平台……海安自啟動“數字農場”項目以來,種植大戶們通過遠程操作可有效控制灌溉供水時間、供水量和施肥濃度。同時準確掌握農業蟲情危害,做到農藥使用綠色高效、科學精準。“數字農場”背後的智慧農業來自扎根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的企業——南京佳格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為了加大研發投入、業務擴張,企業正計劃將總部整體搬遷至中心。
同樣來自智慧農業領域的江蘇懷清農業研發的智能噴霧機器人,基於高頻振蕩和電磁場技術,可節省藥劑35%,提高霧流覆蓋率85%,減少農藥浪費和水體污染……這些發生在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的生動實踐都在説明:以大數據、遙感監測、智能分析、模型推理等人工智能技術嵌入農事全過程,能夠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田間地頭的每個環節。
農業綠色轉型不是簡單地少用一點化肥、少打一次農藥,而是一個跨越“資源節約—生態安全—産業升級”多維目標的系統工程。面對千變萬化的自然系統和多目標協同的生産需求,南京國家農創中心聚焦“綠智”融合,智能裝備和數字技術正在成為推動農業綠色化發展的關鍵變量。
深耕細作,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再升級
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升級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的含“綠”量,今年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圍繞智慧農業、生物農業、功能農業三大主導産業,創新打造智慧農業、綠色生物製劑研發和製造、生物育種及創新技術服務、功能食品深加工和新零售、新型動保藥劑研發與製造等五大賽道。
其中,綠色生物製劑研發和製造賽道,聚焦生物有機肥、新型生物農藥、新一代農藥助劑等3個領域。生物育種及創新技術服務賽道,聚焦農作物新品種的培育推廣、高端設備研發製造與商業化技術服務創新應用等兩個方向,聯動湯泉農場打造種子加工和貯存産業園。
自賽道組建以來,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持續強化産學研合作,新增産學研合作10余項。比如,與省農科院植保所共建高效綠色農藥創制與評價推廣基地。再比如,與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所等單位共建南京市農業低空經濟工程研究中心;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引進江蘇沄草科技公司並落地建設新型草坪育種基地及智慧工廠等。除此之外,中心還聯合中信農業等行業龍頭,構建全生命周期農業科創基金矩陣,以金融之力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躍動的青翠,既是希望的顏色,亦是豐收的底色。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深知,唯有將科技力量“攥指成拳”,才能持續增強農業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從企業的入園到融合,再到細分賽道,中心用無數個“點”上的綠色實踐,匯聚成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磅礡“勢”能,在綠水青山間描繪出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麗圖景。放眼未來,中心將以此次全國性大會為契機,搭建農業綠色科技創新的“會客廳”,進一步聚力重點攻堅,深化要素集聚和平台支撐,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從科學管理、生態保護、技術創新等多維度推進,形成更加集約高效的産業模式和循環生態,不斷擦亮生態底色,讓綠色發展之路行穩致遠。(李爽 黃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