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寧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新興路校區,閱讀早已不是單一的學習任務,而是融入校園角落、家庭日常與成長點滴的生活方式。學校以“讓書香浸潤心靈,讓閱讀點亮人生”為理念,從長廊環境佈置、特色評比活動到多彩閱讀實踐入手,層層遞進營造濃厚閱讀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文字的滋養中快樂成長。
走進阜師附小新興路校區的教學樓,最先被吸引的便是層層不同、步步皆景的 “書香長廊”。學校在各個樓層的長廊進行讀書篇、時間篇、智慧篇、禮儀篇等主題性佈置,這裡的每一處佈置都充滿童真與創意,成為學生觸手可及的 “閱讀寶庫”。學校充分利用長廊中的軟木板展示欄,定期展示師生的讀書活動、讀書感言以及書畫成果,使長廊真正成為“書香長廊”“藝術長廊”“文化長廊”。
為了讓閱讀從校園延伸到家庭,阜師附小新興路校區推出 “書香家庭” 評比活動。學校設計了 “家庭閱讀打卡表”,家長記錄每週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長、共讀的書籍,以及親子討論的話題;同時鼓勵家庭打造 “專屬閱讀角”—— 無論是客廳的小書架,還是臥室的飄窗墊,只要能讓孩子有固定的閱讀空間,都能參與評選。每學期末,學校會根據打卡情況、閱讀角照片、親子閱讀心得等維度,綜合評選出 “校級書香家庭”。阜師附小新興路校區“書香家庭”評比已經持續進行了多年,先後有多個家庭獲得“書香家庭”提名獎或被評為“書香家庭”。
針對學生個體,學校的 “閱讀善娃” 評比則像一面“成長鏡子”,激勵每個孩子主動親近閱讀。“閱讀善娃”的評選標準兼顧“量” 與“質”:既看學生每月的閱讀量,更看重閱讀後的 “輸出”—— 比如是否能完成 “閱讀手賬”,是否能在班級 “讀書分享會” 上清晰表達感悟,是否能帶動身邊同學一起閱讀。每個月,各班先通過民主投票選出 “班級閱讀善娃”,張貼在教室 “星光榜”上;學期末再從班級善娃中選拔 “校級閱讀善娃”,頒發證書和 “閱讀禮包”。
除了環境與評比,阜師附小新興路校區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校讓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的主題設定、活動策劃中來,能放手的盡量放手,不能放手的就幫一把、扶一程。每學年學校安排4個主題鮮明的學生閱讀“活動季”,每個“活動季”的活動項目間都有一定的序列,活動的開展循序進行。活動組織也建立了合理的秩序,所有參與者遵序而為。“三壇悅讀匯”作為鹽城市優秀閱讀品牌,由學校教科室每週定期舉行,至今已經舉辦了198期,包括“亮彩學生書壇”、“丰采教師論壇”和“出彩百家講壇”。學校將其作為長期推進大閱讀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載體,從學生、教師、家長三個維度發力,共同探索建設書香校園與書香家庭的有效路徑。此外,學校更設立了一套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閱讀推廣方法論:校長領讀——營造風氣,樹立榜樣;老師導讀——傳授方法,點燃興趣;親子共讀——溫馨陪伴,延伸習慣;學生悅讀——最終目標,內在驅動。這個模式成功地將閱讀從一項孤立的“學習任務”轉變為一場全員參與的“文化營造”,真正讓書香瀰漫整個校園和家庭。
學校開展的閱讀活動,盡可能讓廣大學生都參與其中。比如,“六·一”活動如何開展,就是先在學生中進行方案徵集,最終確定了“慶六一·誦經典”這一活動主題。活動評比,也改變過去由評委老師説了算的辦法,加設由學生組成的“評審團”。而“評審團”成員,也是通過選拔和隨機抽取兩種方法産生的,讓學生盡可能感受到活動隨時帶給他們的驚喜。所有活動,學校都力圖讓所有學生盡可能有置身活動之中的感受,覺得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在常態激勵層面,“新星悅讀超市”與“新星悅讀幣”構成了校園的“閱讀生態系統”。孩子們為賺取“悅讀幣”而主動閱讀,為兌換心儀獎品而持續積累,讓閱讀成果變得看得見、摸得着。
如今的阜師附小新興路校區,從長廊的每一處細節,到家庭的每一段共讀時光,再到校園裏的每一場閱讀活動,都瀰漫着濃郁的書香。在這裡,閱讀不是任務,而是習慣;不是負擔,而是快樂。學校希望通過點點滴滴的努力,讓書香真正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成長禮物”。(藺曄 董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