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十三屆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在寧開幕
銀發經濟“新藍海” 科技賦能“人為本”

10月29日,第十三屆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本報記者 宋寧 攝

10月29日,第十三屆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本報記者 宋寧 攝
10月29日,第十三屆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在南京開幕。本屆“老博會”以“蘇適養老,煥新享老”為主題,吸引了全國近500家品牌養老企業和機構參展,在多維度、多賽道上展現銀發經濟的蓬勃活力,以科技賦能銀發經濟新局,以人為本定義未來養老。其間還將舉辦15場配套活動,涵蓋創新研討會、銀發經濟創業者大會、江蘇科技助殘聯盟成立大會等。
本屆“老博會”的跨區域合作模式,吸引近百家外省市優質養老企業組團參展。河北偉譽康養集團的一個“方盒子”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台“微型高壓氧艙”,高、寬約2米,體積遠小於醫院專用的大型氧艙,但內部可同時容納2至3人康復治療,眾多觀眾和採購商排隊進艙體驗。“這款高壓氧艙能改善亞健康、失眠,主要面向養老機構和康復中心,售價僅約10萬元。”企業負責人姜源詳細介紹,“相比醫院使用的2個大氣壓氧艙,我們的産品壓力控制在1.5個大氣壓,安全性更高,價格也更便宜。它能配合專業醫療手段,改善老年群體和亞健康人群的體質,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同時還提供霧化等服務,契合現代康養理念。”
偉譽康養還將一輛經過改造的麵包車開進展館,車後排座椅被替換成可電動抬升並旋轉的特殊座椅,方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殘障人士上下車。“有需求的家庭無需購買昂貴的專用‘福祉車’,只需改裝這款座椅,即可實現車輛的無障礙功能轉換,我們提供上門安裝服務。”姜源手持遙控器,現場演示座椅如何平穩升降、旋轉,協助使用者上下車。他補充説,小型轎車的前排座椅或商務車的中間排座椅均可進行改裝。
“一開始,我們只生産扶手、助浴椅等基礎産品。近兩年,開始大力投入前沿智能化康養産品研發。市場需要,就是企業轉型方向。”姜源坦言。如今,展會成為一個高效的銷售平台。開幕當天,已有多家江蘇本地養老機構主動和他接洽,留下採購意向。
在江蘇小艾機器人公司展位前,總經理林雲正熱情地向觀眾介紹不同種類的護理機器人。“它叫‘助便士’,負責為臥床老人處理大小便;它叫‘助浴士’,是移動淋浴擦洗機器人;它叫‘助行師’,是輔助站立和行走訓練的機器人。它們不僅能賣,還能租。以‘助便士’為例,售價5.98萬元,月租金僅1500元左右,對於有臨時照護需求的家庭而言,租賃更靈活、更經濟。”據了解,小艾機器人的“助便士”機器人年銷量和租賃已達數千台,銷售額近3億元。“在市場驗證階段,規模化應用有助於攤薄成本,降低售價,形成良性循環。希望低成本的租賃模式,降低體驗門檻,讓新産品更快投用。”林雲介紹,這幾款機器人目前已在南京理工大學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展示和試點銷售。
林雲帶來的另一款健康管理機器人售價3.98萬元,不僅能實時監測生命體徵,還能連接互聯網醫院進行遠程體檢與診斷,並與家屬端保持信息聯動。“早期的健康機器人更側重於陪伴,像個‘大玩具’。如今産品一機多能,提供貼身式看護,有望大規模進入家庭和各類養老機構。”林雲信心滿滿地説。
養老領域的每一項發明與創新,都是對生命的深切尊重。正如上海天與智慧養老公司數字化運營總監糜天琛在演示産品時所言:“例如,將浴缸改造為淋浴區,並非簡單的裝修工程,而是工程師深度研究老人日常活動軌跡後,做出的長期動線規劃。以人為本,把握市場脈搏,才能站上養老産業風口。”
“這件看似普通的馬甲,售價3680元,究竟藏着什麼奧秘?”在路演舞&上,南京禦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劉斌賣了個關子。話音未落,身着馬甲的演示模特突然摔倒,剎那間,馬甲裏的氣囊在頭部和腰部位置瞬間彈出,模特安然無恙。這款內置特殊芯片的智能防摔馬甲,能在摔倒的毫秒間快速識別並“引爆”氣囊,形成360度防護,同時將摔倒位置和警報信息發送到監護人手機上。“該産品不僅老人能用,戶外騎行者也能用。”劉斌説。
科技賦能,已成為“老博會”的“核心主線”。展場內,眾多企業展示了人工智能、物聯網、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AI銀發顧問”“智慧居家安全解決方案”等創新創意,從硬體支撐、服務配套與快速響應機制等多方面着手,嘗試破解居家養老難題。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江蘇有2175萬老年人,中度老齡化社會亟須多元養老做支撐,這既是回應社會關切的民生工程,也是拉動社會投資與服務消費的內在需求,更是國家“投資於人”戰略在民政民生領域的重要體現。(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