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糧成熟、秋種啟動的關鍵節點,連日來,濱海縣提前謀劃,將“搶收保豐、搶種提質”工作重心前置,從技術、設施、服務多維度發力,為“三秋”生産高效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技術物資雙前置,打造“三秋”保障硬支撐。該縣農業園區以“技術護航、物資兜底”為核心,提前激活全鏈條服務機制。農機保障搶在“農時前”,組建兩支由資深技術人員組成的“鄉間農機維修隊”,深入合作社與田間地頭檢修收割機、播種機等關鍵設備,講解故障排除技巧,累計檢修調試農機38&次,解決技術難題20余件。同時聯動發放“農機秋收維修卡”,標注各維修點&&方式,讓農機故障“隨叫隨修”,為搶收提速保駕護航。
設施服務雙升級,夯實豐産增收基礎。陳濤鎮聚焦“設施先行、産銷銜接”,把準備工作做在秋收秋種前。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搶在秋種前進入收尾階段,村組幹部高效完成遷墳、移桿、廢溝塘丈量等前期工作,確保11月底完工後即投入秋種。依託與中儲糧、中農發等企業合作,提前敲定秋糧收購訂單,覆蓋全鎮70%以上種植面積,實現“收割即銷售”。粉絲孵化基地也在秋收前完成設備調試與人員培訓,依託“粉絲産業+紅色文化”模式對接銷售渠道,讓紅薯采收後即可滿負荷生産,推動特色農産品轉化為富民效益。
網格服務雙到位,破解秋收秋種“急難愁”。通榆鎮以“網格兜底、服務暖心”為抓手,將保障措施送到田間地頭。依託21個基層治理網格,組建由黨員幹部、網格員、志願者組成的秋收大忙服務隊,通過入戶排查建立“收割需求、勞力缺口、晾曬場地”三類&賬,對56戶困難家庭提前落實“黨員+農機手”結對幫扶,確保秋收“有人幫、搶得快”。
針對陰雨天氣可能導致濕糧霉變問題,通榆鎮提前協調黨群服務中心廣場、閒置廠房設置68個臨時晾曬點,配備揚谷機等工具90余套,還與4家烘乾企業對接開通“濕糧收購綠色通道”,做足配套服務準備。同時,組織文藝宣傳小分隊編排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主題節目,在秋收前深入各村巡演,以通俗形式傳遞政策,築牢生態保護思想防線。
從園區農機檢修現場到鎮村農田設施工地,濱海縣以“早一步”的準備贏得“快一拍”的主動,奮力書寫全年糧食安全滿意答卷。(王瑾 李鎣吉 顧元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