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三季度全省新成立含“低空旅游”業務的公司21家,同比大增61.54%

  雲端打卡,換個高度“瞰江蘇”

  “人飄在空中,像風一樣自由,感覺和藍天白雲做了朋友,真是太刺激了!”近日,在南京老山響堂滑翔傘基地,一位剛體驗完滑翔傘的年輕女游客難掩激動之情。記者看到,一名教練熟練地幫游客穿戴好裝備,隨後帶着游客奔向崖邊,助跑、起跳,傘翼瞬時撐開,載着兩人緩緩升空。

  搭直升機縱覽山海、駕滑翔傘禦風而行等體驗,通過社交媒體廣泛傳播,繼CityWalk(城市漫步)、CityRide(城市騎行)之後,CityFly(城市飛行)正成為一股新潮流。

  今年10月,中國民航局正式施行《空中游覽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為低空旅游業態的安全規範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國旅游協會智慧旅游分會預計,低空旅游市場經濟規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2000億元。對江蘇來説,低空旅游的發力點在哪?如何更好激活低空旅游的市場潛力?

  據響堂滑翔傘基地教練章曙東介紹,基地處於老山之中,升空後青山、樹林盡收眼底,景色極佳。游客在空中停留3—8分鐘,項目配套拍攝服務,能定格乘客空中飛翔的精彩瞬間。開業以來,該項目吸引了不少戶外愛好者與游客來打卡,節假日期間,基地每天接待七八十人。

  “低空旅游之所以受歡迎,核心在於為游客提供了傳統旅游難以替代的‘高空視角’與‘刺激體驗’。”連雲港地平線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江偉分析説,從雲端俯瞰山川湖海、城市天際線帶來的視覺衝擊和新鮮感,滿足了年輕人對冒險精神與儀式感的雙重期待。同時,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高空照片、視頻很容易形成話題和引發關注,帶動更多人來嘗試這種“新潮玩法”。近年來,隨着項目安全性、便利性的提升,更多人放下顧慮,願意參與到這項旅游活動中。

  雖然低空旅游項目漸受歡迎,但也面臨着不少挑戰與困難。

  “低空旅游項目的成本較高,硬體設備、專業人手等板塊的剛性支出難以壓縮。”魏江偉算了一筆賬,他購買的直升機價格在1500萬元左右,後續還需承擔高額的運營費、維護費、場地費等,教練或持證機長的薪酬也高於普通人。項目主要覆蓋連雲港的連島、海上雲台山、花果山三大熱門景區。飛機每次最多可載客4人,每人費用298元起,在空中游覽時間5分鐘左右。節假日每個景區最高峰能有400人,平時雙休有一兩百人。如果僅依靠景區直升機觀光體驗這一單一業務,年收入四五百萬元,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實現回本。

  記者還注意到,目前多數地區的低空旅游仍停留在“空中觀光”的基礎層面,直升機環島、熱氣球升空等模式幾乎成為通用模板,無論是飛行路線設計、體驗時長設置,還是配套服務內容,都呈現出高度相似性。

  如何才能探索出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魏江偉介紹,公司現在重點開發旅拍業務。依賴人工拍攝,拍攝角度受限而且成本較高,所以團隊計劃在游覽場地、直升機內架設多個固定相機,全程記錄游客的空中體驗,游玩結束後,系統便能自動生成15—30秒的個性化視頻,有望成為項目新的增長點。

  “我們營地的特色是打造‘低空觀光+多元娛樂’的複合型游玩模式,實現‘上天入地’的全場景切換,為各年齡段和各行業人群提供適配的游玩體驗場景。”鎮江雲途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國君告訴記者,該公司旗下的鎮江長山國際航空飛行營地,主營滑翔傘、熱氣球等多項低空旅游項目,同時配套越野賽車、大型室內CS戰場、露營等豐富業態。此外,業務範圍還涵蓋航空體育運動培訓、賽事活動組織策劃、企業團建項目以及相關體育用品的生産研發。這些舉措提升了營地所在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24年營地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佔比40%(約2萬人次),目前在各大自媒體平台收穫的關注度超千萬人次。

  “月底我們推出研學活動,有160名學生參與。”江蘇吳越通航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副主任沈璞介紹,江蘇吳越通航立足無錫丁蜀機場,不僅打造“季節限定+地域文化+低空觀景”的沉浸式旅游産品,還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設計航空研學課程,聯動宜興紫砂、陶瓷等非遺資源將“航空體驗+非遺手作”結合,讓青少年群體成為低空旅游的潛在愛好者與傳播者。

  根據企查查數據,今年1—9月全國新成立含“低空旅游”業務的公司有629家,其中江蘇新成立21家,同比分別增長529%、61.54%。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副院長楊波認為,作為長三角核心區域,江蘇及周邊地區消費能力強勁,為低空旅游的客源穩定與場景拓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産業及保障設施方面,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低空製造及相關産業鏈較為完備。未來可以依託江蘇低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優勢,在低空空域精細化管控、低空智聯網設施建設、低空飛行安全標準制定等方面系統提升低空旅游安全保障能力水平。“這些優勢協同發力,將推動低空旅游成為江蘇文旅新亮點,讓‘換個高度瞰江蘇’成為文旅消費新潮流。”楊波説。(楊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