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政引領力 鑄魂育新篇”2025思政課一體化發展與創新交流大會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約300名教育工作者、思政領域專家學者等參與交流研討。無錫市教育局在會上作專題交流,分享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經驗做法。

近年來,無錫圍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積極探索“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無錫路徑,切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錫”引領航:無錫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構建》獲評江蘇省首批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區域綜合示範項目。

靶向發力 責任“清單化”落實
無錫在全省率先&&《關於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形成了一張思政課建設的“責任清單”,圍繞黨的領導、愛國主義、制度優勢、文化自信、生態文明、依法治國、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發展理念等八大領域,整體架構大中小學各學段教學。市教育局堅持全面統籌推進,建立“四專四動”工作機制,即通過“專項計劃、專項調研、專項課題、專項經費”,形成“市區推動、學校聯動、家校促動、時空互動”格局。

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首批聯盟校29所,包括大學3所、普高中職7所、初中10所、小學9所,覆蓋全市各板塊,後續每年新增的省級以上思政育人特色學校、重點課題項目學校加入其中。成立無錫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設江南大學、無錫學院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中心,深化無錫職業技術大學高職中職學校思政課聯盟建設,引領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整體提升。在每個區縣成立思政一體化“緊密型共同體”,選樹“思政課協同創新基地”,發揮地區核心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推動思政一體化建設走向融合共生。
多元融通 構建“大思政”格局
實施課程深化行動。推進思政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分主題、分對象、分學段,連續6年每年打造100節大中小學思政“金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連續2年舉辦全國性的“指向融合育人的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研討會”,率先成立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聯盟,協同省內外100所知名高校和中小學共同探索課程思政建設。《中國德育》雜誌社“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直播論壇在無錫舉行。
實施資源融合行動。善用“大思政課”,深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機制,拓展用好社會大課堂資源。打造“江南行、家國情”實踐育人品牌,已建有155個市級大中小學“行知大學堂”社會實踐基地。發揮 “博物館裏的思政課” “古運河上的思政課”等實景資源功能。連續8年打造“無錫教育思政E課堂” “心頭上的鄉韻”等思政育人品牌。聯合市委宣傳部、網信辦共同開發“錫引力·新思享——太湖講習所”等理論傳播陣地,推動短視頻、微動漫、H5等360餘部作品,瀏覽量達8000萬,積極構建具有無錫特色“大思政”育人模式,《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予以關注。
實施場景浸潤行動。每學期錄製中小學“思政開學第一課”,以無錫為縮影描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壯美圖景的實景課堂。今年秋學期以“做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獲央視專題報道。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思政課”《童聲嘹亮 薪火長歌》獲得央視新聞頻道報道。每年在畢業季,分別舉辦全市高中生、大學生集體畢業思政課,激勵廣大青年學子立強國報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多措並舉 推進“一體化”研訓
定總向:堅持黨建領航。無錫以黨建領航大中小學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思政課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牽頭,在全市500余所中小學黨組織全覆蓋開設“鑄魂課”“溯源課”“修身課”;統籌指導高校思政隊伍建設,讓部、省、市不同層級隸屬關係的15所高校由原本“分散自轉”變為“聯合公轉”,每年舉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大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説課比賽,推動地區高校思政課質量整體提升。
拓橫向:區縣聯合研訓。組織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聯盟學校,常態化開展“面對面”“手拉手”備課,實行精細化“同課異構”磨課,以“教研並舉”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連續6年,開展40余場“同備一堂課——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聯合研訓”活動,組織全市大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觀摩輪訓,共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等方面的貫通。
深縱向:大學資源下沉。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中心,開發專門培訓項目,構建不同學段“協同作戰”的思政課教育體系,通過“江南思政講堂”“思政青椒講壇”“思政教授指導站”“寶哥説”等教研平台,服務全市大中小學思政教師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的全面提升。2024年,無錫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工作獲評“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專項重點項目”。
提升思政引領力,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無錫市將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價值引領—知識融合—實踐淬煉”的三位一體育人體系,通過更加深入的課題研究、更加豐富的教學實踐,傳好思政“接力棒”,跑好思政“接力賽”,用“大思政”理念引導學生收穫“大立場”“大思想”和“大智慧”,從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土土、邵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