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微金融”的踐行者,江蘇農行始終堅守服務小微企業的初心使命,將踐行普惠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産品創新為筆,以優質服務為墨,深耕小微金融市場,為民營小微企業發展注入動能,為鄉村振興繪就底色,用心書寫着普惠金融大文章。

  秋風吹拂,南京石臼湖畔的千畝稻浪翻涌飄香。南京晶健米業有限公司(下稱“晶健米業”)的負責人沈先生漫步田埂,望著沉甸甸的稻穗,臉上滿是自信:“每年收購季最缺的就是資金,農行的貸款就是‘定心丸’,有了這筆錢,我們既能穩穩鎖定優質糧源,也能有底氣給農戶高於市場價的保護價,這樣,大家種糧的積極性更高了。”

  晶健米業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是南京溧水地區首家個體糧食加工廠,現已成長為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晶健”牌大米更是多次榮獲“江蘇好大米”特等獎等榮譽,産品暢銷南京、浙江、四川等多地。沈先生感慨,自2015年攜手以來,江蘇農行便成為企業成長路上堅實的金融後盾,從最初的200萬元信貸支持起步,至今已為企業累計投放資金超過2000萬元,每一步關鍵發展都有農行的支持。

  今年,隨着經營規模擴大,晶健米業資金周轉的壓力逐漸凸顯。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後,江蘇農行溧水支行迅速行動,組建團隊主動上門,深入田間地頭和加工車間,實地考察企業生産經營狀況,並與沈先生多次深入溝通。在詳細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惠農e貸”産品的便捷優勢,為企業量身定制特色貸款服務方案,開闢綠色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僅用短短2天時間,便順利完成了200萬元貸款資金的審批與發放工作。據悉,這筆資金的到位,不僅保障了企業在稻穀收購期間的現金周轉,而且穩定了當地十余位農民的工作崗位,更輻射帶動了百餘戶農民增收。

  同樣是金秋時節,南京莊湖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迎來了豐收高峰期,合作社的秋收物産琳瑯滿目,吸引了周邊市民和企業紛紛前來體驗農事、採購新糧。今年秋收季,企業採購客戶絡繹不絕,秋糧銷售額節節攀升,企業需加大農資儲備、升級農機設備,面臨一定資金壓力。為此,農行主動開闢信貸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了75萬元的貸款支持,助力企業豐産又豐收。

  2024年4月,全國海底撈門店上新的一款菌菇拼盤新品引發消費熱潮,其中,一個潔白花團狀外形類似繡球的菌菇,憑藉鮮嫩口感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這款征服眾多消費者味蕾的“小繡球”,超半數來自南京本土企業——南京閩繡菌業有限公司(下稱“閩繡菌業”)。

  作為南京高淳區代表性農業企業,閩繡菌業歷經數年發展,已從一家小微菌菇種植廠成長為技術領先、市場穩固的市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24年,為應對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並進一步提升産業能級,閩繡菌業啟動了新一輪産能擴張計劃:對二期廠房進行擴建,同時新建四期廠房,計劃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增設10余條現代化生産線,以實現生産效率與産品品質的飛躍。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和設備採購迫切需要流動資金支持,江蘇農行高淳東壩支行獲悉了閩繡菌業的擴張計劃和融資需求,第一時間主動對接。在詳細了解企業穩健的經營狀況和良好的信用記錄後,該行果斷評估出其強大的發展潛力、清晰的升級規劃以及項目建成後對當地農業産業的帶動效應,並立即給出信貸支持方案。“支持此類處於快速成長期的龍頭企業,對於鞏固地方特色産業優勢、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東壩支行客戶經理説道。該行前後&協同作業,大幅縮短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各環節用時,以“農行速度”響應企業發展的“緊迫時鐘”,助力閩繡菌業搶抓市場機遇,快速將規劃藍圖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短短幾天就給企業提供了2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陳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