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本土産業鏈龍頭企業為核心樞紐,發布需求清單、城市創新場景

  多維賦能,宜興低空産業“加速起飛”

  近日,宜興舉行航空(低空)産業發展合作對接活動。在亮出一批産業發展新成果的同時,宜興以本土産業鏈龍頭企業為核心樞紐,精準發布産業升級需求與城市場景應用清單,正式打響“宜興低空”城市品牌。通過政府、基金、高校等多維賦能,加速低空産業鏈上下游資源深度整合,構建要素集聚、創新聯動、應用領先的産業生態,推動低空産業從“蓄勢待發”邁向“加速起飛”新征程。

  全鏈布局,構建生態閉環

  “上游‘強根基’,中游‘立支柱’,下游‘拓場景’,宜興已形成低空産業全鏈發展生態。”宜興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宜興已集聚41家泛低空企業,今年1至7月規上産值近60億元。

  在産業鏈關鍵環節,宜興企業已形成“技術突破+龍頭領跑”的硬核競爭力。航空材料與關鍵零部件領域,天鳥高新是國産大飛機C919碳剎車預製件的唯一供應商,也是行業“隱形冠軍”,華恒高性能纖維織造的碳纖維布廣泛應用於航天領域;在整機研發與核心裝備領域,道尼爾海翼擁有江蘇省唯一整機生産線,天睿達防務的低空探測雷達曾保障“九三”閱兵安全,是國內民用低空雷達市場的頭部企業。從文旅到應急、從物流到政務,宜興已落地20余種“低空+”應用場景,低空價值加速釋放。

  依託優質空域資源與深厚産業積澱,宜興正成為低空産業項目的 “引力場”。此次合作對接活動中,宜興聚焦産業鏈補鏈強鏈,集中發布9個重點合作項目成果,覆蓋eVTOL整機研發製造、航空復材、智慧場景應用等核心領域。天翎科航空科技eVTOL整機製造項目將在宜興設立整機生産基地;國內反無領域頭部企業歷正科技在宜投資低空無人機防控項目,計劃建設低空無人機防控研發中心及産線,生産20餘款無人機反制産品;匈牙利航空復材電動直升機項目計劃在宜建設碳纖維機身零部件生産、組裝産線及研發銷售中心。“丁蜀低空經濟産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重點引進整機製造、零部件研發生産等企業,持續完善低空産業生態版圖。”丁蜀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需求導向,壯大産業主體

  近期,在宜興丁蜀鎮政府的牽線下,常州工學院航空與飛行學院的近百名學生入駐丁蜀機場開展實訓實操。依託機場資源,無錫飛行嘉通用航空將為學生定制實習培訓課程,推動産教融合。此次對接活動上,無錫丁蜀機場再拓合作版圖,與無錫學院、常州工學院開展産教融合基地建設合作。如今,像這樣由政府牽頭、促成資源高效匹配的模式,已成為宜興培育低空産業主體、完善産業生態的常態化路徑。

  以“需求清單”為核心紐帶、共探産業機遇,是此次對接活動的關鍵主線。天朗防務、中超航宇、天鳥高新等10家本土企業集中展示核心産品,並精準釋放合作需求。其中,産業鏈中游骨幹企業亨鑫科技,聚焦綠色多頻3D立體波束天線、無人機反制設備研發,可提供從低空天線、衛星通信到反無人機系統的全鏈條解決方案。企業負責人&&,此次活動為搶佔低空新賽道搭建了重要平台,除需對接上下游無人機反制設備製造、機器人與飛行器研發企業外,更希望結合本地機場資源,聯合當地運營商等單位,將企業産品應用於智能交通、城區湖泊山林巡檢等場景。

  將産業發展與城市需求深度綁定,宜興正推動低空技術從“技術研發”走向“實戰應用”。立足城市發展戰略,宜興圍繞城市管理、應急管理、大氣污染檢測等領域,發布近20項低空經濟創新場景需求清單,以場景賦能激活産業創新活力。例如,結合宜興現代物流體系規劃及無錫丁蜀機場通航條件,開展市域內和城際間高附加值物資空中物流運輸服務;在緊急救援中為醫療行業提供醫療急救服務,送血液、疫苗、急救藥品等時效敏感物資等,通過場景賦能,助力産業創新。

  多維賦能,激活創新動能

  一紙藍圖,勾勒産業發展新圖景。借助活動,宜興發布低空航路航線分級規劃圖和低空起降設施布局規劃圖,覆蓋景區、物流園、美麗鄉村、重要交通樞紐等關鍵節點,並打通宜興至長三角周邊城市的低空通道,為低空經濟發展打開“空間想象”。

  截至目前,丁蜀機場已集聚航司14家、航空器24架,而機場空域範圍已擴展至320平方公里、高度1200米,打通整個宜興及太湖西部,形成輻射南京、杭州、蘇州、上海的“低空走廊”。目前正在推進的二期改擴建,將把800米跑道延長至1800米,滿足90%以上公務機起降需求,未來還計劃建設水上跑道,進一步提升運營能級。

  在資源鏈結與平台搭建上,宜興持續發力。活動現場,宜興與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無錫機場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將圍繞低空經濟布局、交通科技創新、産業園區建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服務配套、産業共建發展等主要方向開展探索。江蘇航空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宜興大數據公司、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與無錫丁蜀機場、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與宜興市國控集團達成合作,共同構建低空産業合作矩陣。“江蘇省智慧低空飛行管服重點實驗室太湖分中心”和“太湖之瞳低空綜合測試基地(607所宜興試驗基地)”揭牌,為低空經濟發展打造智慧的“交通大腦”和精準的“性能試煉場”。

  人才是産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宜興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重點高校的專家教授、技術經理人代表,啟動服務低空經濟産業集群“匯智聚力”行動,吸引高端智力資源落地。此外,無錫邑飛科技、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國移動無錫分公司、江蘇有線宜興分公司等共同成立宜興市低空經濟産教聯合體。(蔣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