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陰市璜土鎮璜土村村民周秀英打開電視、按動開關,熟練地在有線電視“三務公開”欄目中查看村委會上個月的各項收支,“在家就能查看,連差旅票據這樣的細節都清清楚楚,村務‘陽光’、辦事透明,大家心裏就踏實了”。今年以來,江陰市紀委監委直面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失范等積弊,“查、管、用、督”全鏈條精準發力,守牢鄉村振興“錢袋子”。
村裏有多少資産、由誰管理?這些錢花在什麼地方?守好“家底”的前提是摸清“家底”。江陰採用“村級自查、鎮街復查、部門核查、紀委督查”四步清查機制,排查四大類5400余個主體、八大類7000余個問題,全面摸清農村集體資産底數存量、結構分佈、運行效益。截至目前,已清查出農村集體資産320億元。
“家底”清了,管好用活更為關鍵。江陰不僅編制農村“三資”監管“五方責任”清單,健全年度資産清查等長效機制,還全面優化升級農村“三資”智慧監管平台功能,研發6方面22個大數據監測模型,推動農村集體資産“全過程公開、全要素存證、全周期管理、全方位監督”。璜土村黨委書記錢俊賢説:“村裏大小事村民都知道,不僅保障了大家的知情權、監督權,還增強了集體向心力和凝聚力。”
既要把每一筆錢花在“刀刃”上,更要盤活“沉睡”資産讓錢“生”錢。初秋時節,來到江陰市祝塘鎮石堰村,村咖內咖啡香與書香交融,綠地上畫展與音樂會點亮鄉村生活。昔日無人問津的10余畝低效用地通過“喜堰游禮”路線,串聯起蔬圃、村咖、表情包公園、田園雞煲、戶外婚禮營地等複合多元業態,每年可穩定增收15萬餘元。江陰圍繞閒置低效資産加強分類研究,鼓勵基層落實“一資産一方案”,推動閒置低效資産向優質項目、高效産能轉化,截至目前已盤活閒置資産資源41處、盤活集體土地1084畝、各類房屋3.7萬平方米,預計年收入增加超2000萬元。
江陰還聚焦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痛點、難點問題,開展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專項清理整治、村級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專項整治等試點。江陰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以試點探新路,就是要通過剖析問題、查漏找缺,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下一步將持續做實主責監督、做深專責監督、做強聯動監督,把守好農村集體“錢袋子”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在正風反腐中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惠曉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