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淮陰大地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在南陳集鎮學田村的稻田裏,一片金黃映入眼簾,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種糧大戶梁錦雲站在田埂上,望著眼前即將豐收的稻田,臉上滿是笑意。“這310畝地,收35萬斤水稻不成問題。”梁錦雲信心十足。
這份底氣,源於淮安市淮陰區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你瞧這稻穗,多飽滿!以前這可是塊‘傷心地’。”梁錦雲向記者講述這片土地的變遷。他介紹,這地原先由一位楊老闆承包,因水利設施老化、排水不暢,“田裏水排不出,路也不好,種了四年虧了四年,最後只能撂荒。”今年初,梁錦雲接手這片土地時,正逢淮陰區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啟動。短短數月,這片“短板地”煥然一新。“現在新修的防滲渠直通田頭,新建的泵站動力充足,要灌能灌,要排能排,再也不怕旱澇了。”指着田間縱橫交錯的溝渠道路,梁錦雲高興地説,“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是建到了我們心坎上!”
據淮陰區農業農村局介紹,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4萬畝,其中新建1萬畝、改造提升4.4萬畝,總投資13340萬元,覆蓋劉老莊鎮、馬頭鎮、南陳集鎮、漁溝鎮4個鎮。項目於去年10月開工,今年6月已全面竣工。其中共新建及改造泵站21座,新建(拆建)防滲渠146.85公里、田間生産路105.15公里,同步完成土地平整4500畝,並配套實施中溝疏浚、附屬建築物和防護林建設。
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農田格局。新增和改善灌溉達標面積5.4萬畝、排水達標面積5.4萬畝,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耕地利用率和抗災能力顯著提升。漁溝鎮新民村種糧大戶孫紹昌對此深有體會:“現在灌溉方便多了,1000多畝地,以前要三四天才能灌完,現在一天就完成。政府投入這麼大,我們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村民何兆玉也感慨萬千:“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我們種田、運輸都省心多了。”
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不僅是農田面貌的改變,更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據測算,項目區年均可增産糧食390萬公斤左右,幫助農民增收1700余萬元,農業綜合生産條件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田疇沃野繪新景。立足新起點,淮陰區將繼續深入實施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通過科學規劃新建項目、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質增效,為端牢“中國飯碗” 貢獻堅實的淮陰力量。(曹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