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句容市下蜀鎮亭子村堅持以産業融合、文化鑄魂、生態煥新“三措並舉”,努力繪就業興、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三産齊抓,培育經濟新動能。亭子村以“農文旅融合”為抓手,以共同富裕為目標,開闢發展新路徑。聚焦紅色研學,打造教育實踐新陣地。黨員教育實境課堂—黨章苑,佔地面積840平方米,以紅、白、灰三色突出黨章主題,彰顯黨性元素;內設6大功能區,創新採用“黨章沙盤”“看畫説事”等互動形式,推動黨員教育由“被動聽”變為“沉浸學”,實現“黨味”和“鮮味”的有機統一。發展特色農業,樹立科技興農新標杆。引入“佳堡生態園”草莓種植項目。規模化種植草莓90畝,基地搭建鋼架大棚52座,全面應用自動化噴淋設備和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系統,成品精品果走向市場超6000斤。探索康養民宿,構建鄉村發展新業態。與南京中恒文旅公司合作“南山竹苑”民宿項目。結合本村自然資源、文化特色等,科學規劃項目布局,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康養民宿集群。今年預計合作民宿29間,目前已預訂24間,首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約2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年均收入6萬元。

  文化鑄魂,煥發鄉村新活力。亭子村立足本土文化資源,通過系統性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為鄉村發展注入深厚的人文內涵。固本強基,傳承特色文化。深挖陶笛、快板、竹編工藝等本村特色傳統文化,依託亭子大舞&,形成獨具亭子特色的群眾性文藝展演,使其成為凝聚村民情感、涵養鄉風文明的重要載體。提檔升級,打造文化名片。陶笛製作技藝已成功申請句容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陶文化非遺展示空間(陶小鹿工作室)已成功申請第三批鎮江市“非遺守望空間”,實現了文化價值的提升和固化。活化利用,浸潤民生關懷。結合元宵、中秋等傳統節日,將文化傳承與民生關懷深度融合,常態化開展文化體驗活動,並延伸至困難群眾、婦女兒童的關愛慰問中,讓村民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提升。

  民生提質,繪就鄉村新圖景。亭子村精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痛點,着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夯實基礎設施,暢通鄉村脈絡。完成道路修補2760平方米,道路新建1950平方米,白改黑路面升級7080平方米,村內實現硬化路面全覆蓋,公路等級路率達100%。完善公共服務,點亮鄉村生活。公共廁所出新改造4座,新增攔水壩1個、水碼頭9個、路燈64盞、健身廣場3個,新建垃圾分類亭6個,拆除垃圾池26個,垃圾收集容器450個。提升人居環境,塑造鄉村風貌。全村清雜93噸,河塘清淤8500立方米,新建籬笆750米、青磚矮墻555米,雨水邊溝改造200米,打造陳家壩生態步道560米,村民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何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