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湖文化藝術季全新升級,首次實現無錫全域聯動

  160余場活動主打“惠民牌”

  9月17日,2025太湖文化藝術季暨第24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無錫分會場新聞通氣會舉行。這場藝術盛宴將從9月持續至12月,並首次實現無錫全域聯動,無錫市區、江陰、宜興三地將為市民帶來160余場精彩活動。

  從“搭車”引進國外精品劇目,到如今原創作品頻頻亮相;從局限於主城區劇場,到如今延伸至城鄉各地……無錫自2012年成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個分會場以來,用13年時間將一場藝術盛會培育成惠及千家萬戶、深入城市肌理、輻射長三角區域的城市文化品牌。

  精品引領,體量創新高

  今年藝術季推出五大板塊內容,體量創歷史新高,其中,備受矚目的精品舞&劇目演出方面,引進了多部“爆款”和“熱門”劇目,兼顧傳統審美與年輕受眾喜好。開幕音樂會《大樂同和》、舞劇《卡門》《只此青綠》《天工開物》《牡丹亭》、阿加莎·克裏斯蒂經典話劇《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口碑佳作《翻山海》、出圈婺劇《三打白骨精》等精品劇目共計近90場,涵蓋舞劇、話劇、交響樂、民樂、音樂劇、戲曲、脫口秀、演唱會等多個門類,其中,音樂演出多達38場,用音符講述“愛樂之城”的獨特魅力。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無錫大劇院、無錫市人民大會堂,江陰音樂廳、江陰大劇院、宜興保利大劇院、融創文旅城太湖秀劇場等優質場館也將同步開展活動,讓更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一流演出。

  藝術季不僅引進國內外精品演出,更致力於推出“無錫原創”,展示地方文化典藏。今年,藝術季“築夢空間”板塊將繼續為本土專業院團優秀青年文藝人才及社會文藝團體提供展演平台。蔣雨昊、王媛等太湖文化人才、太湖文化優青將帶來專場演出。無錫市錫劇院經典傳承劇目《孟麗君》《玉蜻蜓》、原創即興喜劇《“錫”哈喜劇社》、舞&劇《在海水裏擁抱》等優質原創作品將陸續上演,全力推動無錫文藝從“引進”向“輸出”轉變,彰顯無錫文化創新活力。

  高貴不貴,主打惠民票

  惠民初心,歷久彌新。今年藝術季將繼續堅持低票價政策,通過政府專項補貼,大幅降低觀演門檻。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藝術季平均票價較日常演出低20%至60%,且中低價位票佔比達60%,真正實現高品質、低票價。“目前,《天工開物》兩場演出售票率接近八成,《牡丹亭》《只此青綠》開票首周即雙雙突破百萬元票房,外地購票觀眾佔比超過30%,顯示出強大的跨區域吸引力。話劇《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也備受期待,目前銷售均已過半,市場反響熱烈。”該負責人&&。

  據不完全統計,13年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無錫分會場累計惠及市民超百萬人次,成為無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文化生態。2019年,無錫在分會場的基礎上創立太湖文化藝術季,實現品牌化發展。在一年年的藝術季中,錫城演出市場日趨繁榮,市民的文化消費習慣也日漸成熟。從最初需要組織觀演,到現在開票即“秒光”;從偏愛熱門明星,到能夠欣賞多種藝術形式,無錫市民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鑒賞力顯著提升。

  此外,本屆藝術季期間,“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將開到百姓家門口。“我們整合了全市優質文化資源,創新實施‘3個100’計劃:舉辦100場整&文藝演出、開展100項主題文化活動、推出100個優秀文藝節目,將優質文化資源直接送到基層。”市委宣傳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各地將廣泛舉辦“百姓大舞&”、中秋詩會、四季村晚、運河時光音樂會等公益活動,讓文化藝術溫暖城鄉、點亮生活。

  藝術共生,提升“錫”引力

  文明互鑒,藝術共生。千年之前,《禮記》留下了“大樂與天地同和”的哲思;千年之後,作曲家周龍將這一東方智慧譜寫成恢宏的交響詩篇——《大樂同和》。9月21日晚,國際指揮大師馬可·帕裏索托聯合二胡演奏家高白,將攜手無錫交響樂團,演繹《大樂同和》。周龍的《大樂同和》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無錫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等國內15家樂團聯合委約創作的交響巨作,用音樂傳遞人類命運與共的和平願景。這場音樂會也將拉開本屆藝術季的序幕。

  藝術季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展現地方文化魅力,彰顯地方文化特色。“雅鑒無錫”板塊將依託無錫博物院、無錫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以及黃養輝藝術館、回美術館、綠波美術館等16家民營場館,舉辦“金匱遺珍——無錫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展”“‘山河壯美’江蘇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等25場精品展覽,滿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真正實現全域聯動、全民參與。

  太湖的波光裏,藝術的潮汐永不停歇。這些年來,太湖文化藝術季已超越單純的文化活動範疇,成為無錫城市品牌升級的戰略支點。藝術季期間,好戲、大展扎堆,也將吸引更多長三角觀眾“為一部劇,赴一座城”。從貝多芬的命運叩問到《千里江山圖》的宋韻流芳,從本土民樂的創新表達到世界藝術的交融碰撞,2025太湖文化藝術季將以多元共生的姿態,書寫無錫“文化強市”的嶄新篇章,讓“太湖之聲”在中外文明對話中愈發清晰響亮。(韓玲 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