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江蘇南通的遼闊江海之間,休漁期結束的號角與紫菜備苗的繁忙共同奏響了八月的豐收序曲。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江蘇農行的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8月5日清晨,呂四漁港彩旗獵獵、汽笛長鳴,179艘漁船整齊列隊、解纜起航。站在蘇啟漁02682船頭,船老大張廣新緊握舵輪,古銅色的臉上滿是篤定:“油料滿艙,網具嶄新,這一趟準能蝦蟹滿艙!”

  張廣新的底氣來自農行的“漁船貸”。就在開漁前的一週,他還為了百萬元缺口發愁:船體需大修,主機要保養,幾百海裏外的漁場更需備足柴油和新網具,農行南通啟東支行金融服務小隊在碼頭夜訪中獲悉情況後,當即啟動“開漁綠色通道”,讓張廣新用自己的漁船作了抵押,並通過“線上估值+遠程面簽”模式,三天內完成調查、審批、抵押、放款全流程。100萬元“漁船貸”到賬後,老張第一時間加滿了首航油。

  據悉,為了打好這場“開漁保障戰”,針對漁民“抵押難,用款急、周轉短”痛點,啟東支行早在6月伏季休漁期便組建團隊,跑遍呂四漁港、冷鏈園區、船老大,建立了一套“資金需求、維修計劃、保險到期”清單,並組織漁業、漁民協會開展座談交流,針對船齡、馬力、作業海域、歷史産量等維度“一對一”把脈,量身定制“一戶一策”融資方案。截至目前,該行已累計為漁民、船東、水産經紀人投放信貸資金近8000萬元,覆蓋漁船40余艘,帶動新增産值預計超1億元。

  金融活水順着潮汐匯入大海,也流進漁民心裏;千帆競發,駛向的不僅是豐收的漁場,更是鄉村振興的深藍航道。在啟隆島,農行啟隆分理處作為孤懸長江入海口的唯一國有銀行網點,45年來始終堅守“金融服務不留白”的承諾,為島上700余戶居民提供了10億余元的資金支持,幫助居民收入翻了五番。如今,島上越來越多的村民正懷揣着致富夢,沿着那條“農行路”走向更深,更藍的遠方。

  金融支持傳統海洋捕撈業現代化升級的同時,也為特色水産養殖業送去了“及時雨”。目光從啟東的千帆競發轉向如東的廣袤灘塗,另一幅“海上牧歌”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八月的如東灘塗,潮起潮落間涌動着蓬勃生機,紫菜養殖的備苗繁殖旺季正酣。灘塗上,養殖戶們忙着檢修筏架,分揀網繩,鹹腥的海風裏裹挾着勞作的熱忱。作為全國最大的條斑紫菜養殖加工出口基地,這片海域正孕育着潮汐間的“第一口鮮”。

  而數十公里外的長沙鎮東墾區,正是條斑紫菜標準化育苗的腹地。長海水産有限公司的車間裏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為新到的紫菜苗種做預處理。公司負責人介紹説,這些苗種都要均勻地附着到網簾上,再固定到竹架上放置到海水裏養殖,所以抗風浪網繩、育苗浮筒這些生産物資至關重要。此前,公司剛斥資升級完加工流水線,百萬級的養殖物資採購缺口曾讓今年的養殖計劃一度擱淺。農行南通如東支行為公司提供的“惠農e貸·專業大戶貸”讓這個難題迎刃而解。如今,這筆資金已化作千畝灘塗上的翠色苗簾,在碧波間鋪展着豐收的希望。

  在如東的紫菜産業鏈上,像長海水産這樣的受益者還有不少,為讓“共富潮”澎湃成勢、奔涌不息,當地農行通過南通如東紫菜養殖大戶特色産業項目“一項目一方案一授權”模式,為紫菜養殖産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已累計投放信貸資金超1.5億元,金融活水讓這片灘塗上的“海上菜園”,真正成了鄉村振興的“致富菜”。(范佳裕 張靚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