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蘇鹽井神(603299)院士工作站鹽礦深地儲能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淮安舉行,“連通井鹽穴儲氣庫原創技術策源地”同步揭牌。

  會議期間,蘇鹽井神董事長吳旭峰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蘇鹽井神正立足自身優勢,更好統籌礦區功能、更大力度推進原創技術開發應用,全力打造千萬噸級鹽化産品産能和百億方級儲氣庫為主的兩大産業鏈條。公司未來3至5年,將成為一個新型製造和新能源雙輪驅動的新興企業,凈利潤有望突破30億元,並且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切入鹽穴利用新賽道

  蘇鹽井神主業為鹽及鹽化工、鹽穴綜合利用兩大産業。鹽及鹽化工領域,包括鹽礦的開採、鹽及鹽化工産品的生産與銷售,主要産品包括食鹽、兩鹼工業鹽、小工業鹽和純鹼等。

  吳旭峰&&,公司正在進一步煥新升級鹽及鹽化工産業鏈,加快推進儲氣庫滷水300萬噸制鹽綜合利用工程,打造制鹽行業首座燈塔工廠。同時,推進高端石膏産品工藝研究,推動鹼渣基礎路用批量生産,實現生産要素的聯動平衡開發和綜合集約利用,進一步放大鹽鹼鈣循環經濟産業優勢。蘇鹽井神計劃“十五五”時期,推動鹽化産品産能突破千萬噸級,産品能耗進一步下降,進一步鞏固全國鹽行業頭部企業優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鹽化工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鹽業企業紛紛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産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爭奪市場份額,倒逼行業企業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蘇鹽井神利用自身資源稟賦,抓住新能源行業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鹽穴綜合利用産業。據國際天然氣聯盟(IGU)預測,到2030年全球地下儲氣庫調峰需求量將達到5.03×1011立方米,這需要在現有地下儲庫基礎上新建更多地下儲氣庫,隨着各類天然氣管線、油氣管道的運行,為了提高管道利用率,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呈現出高需求態勢,而利用鹽穴存儲是最為經濟、最為安全的儲存方式,未來10年將是我國鹽穴儲氣庫建設的高峰期。

  “經權威認證,淮安鹽穴是我國深地鹽穴油氣儲庫的理想選址。蘇鹽井神在淮安擁有張興鹽礦、楊槐鹽礦等8個大中型鹽礦採礦權。其中楊槐鹽礦礦區面積5.72平方公里,保有儲量超30億噸,鹽層厚度達300至500米,具備建造大型鹽穴儲庫良好地質條件。豐富的鹽礦資源為鹽穴綜合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吳旭峰告訴記者。

  另外,蘇鹽井神所在的長三角區域,是中國經濟最活躍區域之一,預計2035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6000億方,長三角地區需求量將達到1240億方。淮安作為江蘇腹地中心城市,地處長三角北部中心節點區位,在淮安建設大型油氣儲備庫,能夠有效服務整個長三角區域,同時可依託周邊輸氣管道實現對周邊山東、河南等省的輻射。

  科技創新“築夢深地”

  獨特的資源稟賦與區域優勢,是蘇鹽井神發力鹽穴綜合利用産業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公司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了具備産業化發展的技術路徑。據吳旭峰介紹,蘇鹽井神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鹽穴儲能儲氣院士工作站”等多個省級以上研發平台,羅平亞、楊春和兩位院士先後進駐蘇鹽井神,連續攻關“高雜質鹽礦大型儲氣庫雙井建造方法”“雙井不對稱採鹵快速建造鹽穴儲庫工藝”等多項核心專利技術,攻克了層狀低品位鹽礦建造大型儲氣庫這一世界難題,有效提高了鹽穴造腔速度,同時還降低了建庫成本,並且在張興儲氣庫項目中實現成功運用,書寫了讓採空區地質隱患向寶貴地下儲庫資源轉變的傳奇。

  快速低碳的滷水消納是加快鹽穴造腔的關鍵所在。經過多年努力,蘇鹽井神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採制鹽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的“井下循環制鹼技術”綠色工藝,培植了全國領先的鹽鹼鈣循環經濟産業鏈,打造了全國鹽行業標杆的能耗優勢的綠色工廠。“2024年12月,蘇鹽井神儲氣庫滷水制鹽綜合利用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項目計劃將於2026年下半年建成投産。屆時,每年將新增鹽穴溶腔150萬方,約新增儲氣量3.75億方。”吳旭峰説。

  不僅如此,為進一步發展壯大鹽穴綜合開發利用産業鏈,公司已啟動張興儲氣庫二期及擴容工程、新建楊槐儲氣庫。其中,張興儲氣庫規劃庫容50億方、工作氣40億方;楊槐儲氣庫規劃庫容50億方、工作氣40億方。屆時,淮安儲氣庫群將突破百億級。與此同時,公司合力推進楚州儲氣庫項目、豐縣儲氣庫項目。另外,公司進一步發揮優勢,持續推進壓氣儲能發電項目,拓展並網發電規模,並持續推進鹽穴小分子氣體存儲“中華第一庫”項目,力爭實現存儲規模達到4000萬方,進一步推動鹽穴的多元化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