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大蒜主産區之一,江蘇邳州市今年上半年幹蒜畝均産量達到2700斤左右,較去年增加340斤,總産約83萬噸,同比增加10.4萬噸,售價穩中略升,6.5厘米紅皮凈蒜庫內價格維持在6.90元/斤的中間價,好於周邊地區。

  業內人士&&,邳州大蒜市場表現不俗,一個重要原因是“地理標誌”帶來的品牌效應。

  擁抱“地標”,打造現代農業“樣板”

  邳州大蒜又稱邳州白蒜,邳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四辣”(大蒜、辣椒、生薑、大蔥)種植之鄉。2008年,“邳州白蒜”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同年,“邳州大蒜”獲批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20年,邳州大蒜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

  目前,邳州已實現常年種植大蒜60多萬畝,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大蒜生産基地之一,擁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省級企業等大蒜生産和流通企業300余家,年産量超70萬噸,形成了集種植、深加工、貿易、研發、市場服務等於一體的百億級産業集群。

  “地理標誌就像農産品的身份證,為農産品走品牌化之路打下堅實基礎。這樣一枚小小的地理標誌標貼既表明産地來源,同時又可以溯源商品品質,讓邳州大蒜擁有更高的含金量與辨識度。”徐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知識産權的工作人員説。目前,邳州大蒜行業從業者近20萬人,大蒜經紀人近萬人,蒜農畝産平均收益6000—8000元,大批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農民轉化為産業工人,年工資性收入平均增加約2萬元,靠着“邳州大蒜”這個地理標誌,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2024年,邳州大蒜收購價同比上漲18%,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4萬元。

  近年來,邳州市以邳州大蒜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建制度,抓質量,促升級,強品牌多維度發力,推動大蒜産業實現從“田間”到“舌尖”、從“區域特産”到“國際名片”的轉變,“淮海大地育珍品,邳州大蒜促農興”入選國家知識産權局第二批地理標誌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為地理標誌産業發展提供了“邳州樣板”。

  建章立制,夯實産業發展之基

  邳州大蒜産業蓬勃發展得益於天時地利,更源於産業政策指引和科學規範的管理。

  獲批地理標誌保護,給邳州的大蒜産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邳州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將其納入戰略布局,成立由知識産權、農業農村等多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邳州大蒜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和邳州市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管理辦法,構建起政策協同、業務聯動的高效管理體系,從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申請、使用、保護、監管等環節進行全面規範,為産業發展築牢制度基石。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為保持並不斷擦亮“地理標誌保護”品牌的成色,邳州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産模式,打造品質標杆。

  宿羊山鎮是邳州大蒜主要核心産區,全鎮有超過10萬人次從事大蒜種植、加工、銷售等。以該鎮為核心,邳州打造起8萬畝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推行“流水線式”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實行大蒜機械化播種收穫作業質量評價技術規範、大蒜機械化收穫技術規程、邳州凈蒜收購規範等11項標準。邳州市市場監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實現大蒜素檢測擴項,為守護邳州大蒜品質提供有力支撐。當地推動“一碼一表”與“一企一標”雙系統融合監管,讓每一頭邳州大蒜都擁有“數字身份證”。在當地知識産權等部門大力支持下,示範區最終建立起大蒜新品種研發中心及選育示範基地,基地內選育出多個大蒜新品種,畝産最高可增至250公斤,戶均年收入3.5萬元左右。

 百種新品,盡顯田野美好希望

  “小蒜頭,大産業。”近年來,邳州大蒜産業在新質生産力引領下,不斷延伸産業鏈,開發深加工産品,打造更多元、更高效的大蒜新業態,加快生産加工標準化、智能化進程,“蒜文章”越做越出彩,大蒜正成為強村富民的“白色黃金”。

  作為邳州市大蒜協會的會長單位,黎明食品集團公司持續開發新産品、拓展新需求。由白蒜經過熟化而成的“邳州黑蒜”,重量減輕40%,價值卻能增加10倍左右。黑蒜果糖含量是普通大蒜的18倍,不僅口感好,還具有保健功能。

  除了黑蒜,扎根邳州的大蒜深加工企業通過與江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成功蝶變出了大蒜“薯片”、脫水蒜粉、大蒜味阿膠糕、蒜油軟膠囊、黑蒜精華液産品等100多種“兄弟産品”,既豐富了消費供給,也有效拓展了市場,提高了産品附加值。

  隨着農機裝備的普及,邳州大蒜的機械化收穫率逐年提高,實現了大蒜生産、播種、收穫等全程機械化,並進一步向着智能化、信息化轉變。宿羊山鎮一位蒜農,人工收蒜一個人一天最多收4分地,收蒜機一天能收6畝地,效率翻了十多倍。今年,邳州的大蒜機收率超過40%。一些種植基地還搭上了智能化時代的列車。在宿羊山鎮腹地,賈家農場500畝高標準大蒜示範種植基地裏,江蘇省農科院設置了4座農田環境與農業生産智能管理綜合監測站,田裏還埋有30多個傳感器。智能監測站能夠實時監測土壤墑情、溫度、濕度、光照等指標,並上傳到省農科院,通過大數據、雲平台、人工智能等技術,對蒜田、作物、環境、種植等信息進行全面感知和互聯,實現大蒜安全生産全程可追溯,保障邳州大蒜的“含金量”。

  插上智能技術的“數字翅膀”,邳州大蒜優良蒜種更新步伐不斷加大,“邳蒜1號”“徐蒜917”“徐蒜918”等優良品種加速推廣。宿羊山與徐州農科院合作培育出的無需在大蒜抽薹期人工“提蒜薹”的新品種“無薹蒜”,試種成功後有望開闢出邳州大蒜一片新的天地。(戴林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