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間,蘇墾農發披露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合併營業收入45.8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13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積極推廣智慧農業場景應用,開展農情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校準與統計分析應用工作,並組織各分公司進行無人值守巡田系統培訓,普及巡田智能裝備,推廣“多光譜無人機+變量施肥植保”應用場景。
蘇墾農發主營業務是通過自主經營種植基地,從事稻麥等作物原糧(含商品糧和種子原糧)的種植,産出的農産品部分直接以原糧形式銷售,部分則進一步加工成種子、大米、麥芽等進行銷售;在以此形成的品牌、渠道優勢基礎上,公司還開展稻麥原糧和食用油貿易。此外,公司種植業務及種植産業鏈上下游業務主要由19家分公司和6家子公司(不含金墾油脂)分別經營,實現種植業全産業鏈布局。
截至目前,蘇墾農發已基本建立縱向一體化管控和全産業鏈協同發展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對種植布局、資源整合和市場拓展的一體化運作,降低內部溝通成本,實現工作協同上的節本增效。通過下屬龍頭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經營,構建“龍頭企業+基地+市場”的全産業鏈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
蘇墾農發擁有優質的耕地資源優勢。一是土地規模連片,農作物品種和布局統一,土地集約化經營程度高,為公司種業、米業、大麥加工的發展和農資供銷提供了堅實的基地支撐;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齊全,農技推廣體系健全,技術能力較強,農業産出率較高;三是農業標準化水平高,基地生産實行投入品的統一供應和規範化使用,構築了農産品的質量安全保障屏障;四是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稻麥生産從播種到收穫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産成本低、生産效率高。
此外,該公司堅持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科研創新布局。2024年,公司科研立項99個,研發費用達1.06億元,積極推進國家級、省級財政支持研發項目26項,與中國農科院、江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開展産學研合作,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全年對外合作項目32項。(張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