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獎勵基金會、中國水稻研究所與中國作物學會特用作物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爺爺的水稻田”全球青年雜交水稻夢計劃啟動儀式在江蘇鎮江舉行。中外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承載着袁隆平院士“禾下乘涼夢”與“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之夢”的公益計劃啟航。
啟動儀式上,短片《爺爺的水稻田:一粒種子的精神之旅》再現了袁隆平院士的科研足跡,介紹了“爺爺的水稻田”公益項目的發展歷程,引發人們的感懷與憧憬。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卡洛斯·阿爾德科(Carlos Aldeco)在賀信中&&,糧食安全是人類共擔的使命,青年是這一使命未來的守護者。“全球青年雜交水稻夢想計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在中國多個省份建立了“全球夢想基地”,這不僅有力推動了跨文化理解與全球合作,更是共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堅定支持該計劃的公益目標,並期待其能激勵更多青年投身於全球糧食安全事業及農業遺産保護工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菲利克斯・達帕雷・達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以“青年領航非洲糧食未來:水稻技術需求與全球青年協作機遇”為題展開了分享,認為非洲大陸對水稻技術需求迫切、全球青年協作十分重要。
中國水稻研究所黨委書記徐樹仁在題為“讓中國水稻造福世界”的致辭中&&,中國水稻研究所始終以“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初心,以“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為目標。作為“爺爺的水稻田”項目的主辦單位,將全力為全球青年計劃提供支撐,開放科研資源、組建專家團隊、搭建國際交流平台,推動中國雜交水稻技術與各國農業需求精準對接,與全球青年一起把論文寫在世界的田地上。
“爺爺的水稻田”公益項目發起人、中國作物學會特用作物專業委員會會長曾松亭認為,全球共夢、命運與共,“全球青年雜交水稻夢計劃”旨在搭建跨越國界的交流、實踐與友誼平台,讓全球青年共同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糧倉。青年是未來的塑造者,勞動是最好的老師。在全球糧食安全挑戰日益嚴峻的當下,青年的創新活力與堅定信念至關重要。全球青年應當走進稻田,參與從育種到收穫的全過程,獲得書本無法替代的體悟。
活動現場,中外青年學生代表共同宣讀的《全球青年雜交水稻夢倡議書》提到,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四週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成立八十周年、第四十五個世界糧食日來臨之際,全球仍有6億人在飢餓中掙扎,而雜交水稻技術已在非洲大地創造平均增産20%的奇蹟。195個國家的青年代表與在華留學生將成為袁隆平院士“禾下乘涼”與“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未竟夢想的接棒者。
啟動儀式上,江蘇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15所江蘇高校和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獲得授牌成為活動的重點高校和基地。
啟動儀式在《我的祖國》合唱中落下帷幕,這也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喜愛的歌曲。(吉振峰 王璐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