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閉幕的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查批准了無錫、蘇州兩市分別提交的促進低空經濟法規。兩部地方性法規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低空經濟成為全國多地競逐的新賽道,而推動地方立法則是關鍵“先手棋”。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兩市獲批法規的名稱雖略有差異,蘇州市的為《蘇州市低空經濟促進條例》,無錫市的為《無錫市低空經濟發展促進條例》,但核心目標一致,都旨在推動低空經濟場景落地與産業升級。在行業人士看來,當前低空經濟仍處於政策驅動階段,唯有統籌解決好法規、技術和基建等核心問題,才能從“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

  對安全高度重視

  根據公開信息,上述兩部法規體例大體相同,均以強化服務為重點,並將安全保障置於首位,通過協同立法為區域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法治支撐。內容涵蓋基礎設施、飛行服務、應用推廣、産業發展、促進措施和安全保障等章節,與廣州等地的低空經濟立法框架基本一致。

  無錫、蘇州兩市均明確要求設立全市統一的低空飛行服務平台,通過低空智能網&&統提供飛行服務與協同運行服務,並實現與上級平台的信息和服務對接。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立法中常見的“包容審慎”表述,在兩地條例的前期草案中都曾出現,但正式文本中均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對安全的高度重視。例如,蘇州市發布的條例明確“低空經濟發展應當遵循統籌謀劃、安全第一、場景牽引、創新驅動的原則”;無錫市發布的條例則強調“加強低空安全監管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建立健全低空安全運行管理體系,研究解決低空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7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曾召開推動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專題會議,明確提出要落實安全為先的發展理念,堅持“管得住才能放得開”,抓緊建立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厘清職責邊界,不斷強化低空安全治理能力。

  據悉,江蘇省低空經濟促進條例已列入立法預備項目,目前正開展前期工作,計劃明年提交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資本、場景雙翼支撐

  政策為産業劃定安全邊界、提供制度保障,資本則為技術研發和場景落地注入持續動力。

  據來覓數據統計,2025上半年低空經濟融資案例52起,同比增長48.6%,融資金額合計超17億元。其中,eVTOL、無人機系統、無人機反制等賽道備受資本關注。

  記者此前實地走訪位於江蘇宜興的丁蜀通用機場,真實感受到低空經濟在公共服務領域的落地應用:當天,4架飛機在600米左右高度連續作業,執行太湖水域巡檢任務。

  “自機場開航以來,已開展無人機培訓、編隊飛行表演、科研試飛等多項業務,並積極打造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圍繞六大板塊拓展服務範圍。”丁蜀通用機場相關負責人稱,按照“産業聚集+特色園區”的發展思路,宜興已啟動總投資7.7億元的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産業園,該園區位於機場東北側,規劃構建涵蓋低空經濟整機製造、零部件製造、新材料等全産業鏈體系。

  不過,丁蜀通用機場相關負責人也坦言,當前載人飛行器的發展方向尚未完全明確,尤其在法規完善度和技術成熟度上仍有提升空間。“比如國內某家已完成載人試飛的企業,在實際運營中仍受地形、高度及區域限制,原則上無法在城市內運行,僅能在特定條件下開展飛行。”該負責人説。

  對於蘇錫兩地發布的促進低空經濟發展法規,峰飛航空相關負責人&&:“從法規層面明確規範後,企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依據,信心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