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素有“水中活寶石”的美譽,其斑斕絢麗的色彩與靈動多變的花紋,令無數人傾心。在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高廟村的錦運智慧家庭農場錦鯉養殖基地,這抹靈動之美正綻放着別樣光彩。

走進農場,工作人員正在對養殖的錦鯉投食餌料,池中錦鯉應聲躍動,搶着吃料,頗有活力。該基地佔地面積55畝,具備標準化成魚池、孵化池、育苗池、暫養備賣池,軟硬體設施齊全,集錦鯉孵化、養殖、銷售於一體,主要養殖品種有紅白、大正、昭和、茶鯉、淺黃、單色鯉等,年産5萬尾,年産值約80-100萬元。池中,五顏六色的錦鯉悠然游弋,尾鰭輕擺間蕩起層層漣漪,不僅為這片土地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更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産業發展新路徑。

“你看這底色銀白綴着紅紋的是紅白,頭頂那抹紅像硃砂點染的是丹頂紅白,墨色如潑墨的是大正,這幾種比較受歡迎。今年剛雜交出的金黃白,鱗片顏色很漂亮……”農場負責人董恩運行走於一個個魚池邊,指着水中的錦鯉如數家珍。
將興趣做成事業,是“00後”董恩運投身這行的初心。“我本就愛養動物,玩錦鯉時發現它的商業價值,索性在鄉村投建基地,把愛好變成了主業,成為‘新農人’的一員。”他笑着説。近年來,錦鯉在國內觀賞魚市場熱度攀升,需求日漸旺盛,這也讓他更堅定了深耕這一細分領域的決心。

錦鯉看品相,價格相差很大。“每一條錦鯉的斑紋、色澤、體態都獨一無二,而這些差異正是決定其觀賞性與售價的關鍵,從尋常價位到上萬元的珍品,跨度懸殊。”董恩運解釋道,無論是魚苗還是成魚,他們基地都要經過層層篩選,優中選優才會推向市場。而錦鯉的“黃金期”在養殖三年左右,此時品相達到最佳。銷售前,工人們會將選中的錦鯉從魚塘移入備賣池,待它們適應新環境後再安排發貨,確保每尾魚以最佳狀態抵達客戶手中。

錦鯉能夠健康生長,離不開基地工人的細心養護。養殖過程中,純魚食喂養的錦鯉,對水質要求、喂養標準要求很高,雨水頻繁、微生物過多也可能使錦鯉發生疾病。清理魚池、檢測水質、喂食送氧……工人們每天悉心呵護着這些“漂亮寶貝”。

經營下來,董恩運的目光早已超越了“養魚”本身,一條更長遠的産業鏈鋪展開來。“養錦鯉需要先養水,好水得靠好魚池。”除了錦鯉養殖銷售,他們基地還可以定制庭院魚池,從循環系統、過濾系統到凈化系統,到建好魚池配備各個品相的錦鯉,再加上養護服務,就形成了一條“建池——供魚——運維”的可持續業務鏈。

目前,錦運智慧家庭農場採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拓寬銷路,一方面,依託線下活動廣泛交流推廣,另一方面,通過網絡直播模式,每日定時直播,吸引全國各地的顧客購買,每日平均售賣3千至4千元。除了錦鯉,農場利用林地還散養了5000隻雞,今年8月開始産蛋,雞肉價格從小母雞到老母雞20-40元每斤不等,拓寬農場收入路徑。

董恩運&&:“我去年到這兒開始經營農場,1年多來,農業相關部門以及街道、村裏都非常支持我們這個特色養殖産業的發展,從土地流轉、養殖技術對接,到用水用電保障等各類惠農服務都非常全面且及時。後期我們將繼續壯大錦鯉特色産業,潛心鑽研錦鯉養殖技術,加大養殖生産,積極推廣錦鯉文化,讓産業發展更成熟穩定。”(高金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