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江蘇淮安淮陰區三樹鎮四門閘村千畝早藕迎來豐收季。日前,在千畝早藕種植基地內,藕農們正頂着烈日穿梭於碧綠荷塘,用高壓水槍采收今年首批早藕。這些裹着淤泥的“白玉”經清水沖洗後,將通過物流車直髮全國市場,開啟一場從田間到舌尖的“鮮甜之旅”。
“我這藕塘種了早、中、晚三個品種,眼下采收的是珍珠水果藕,每天能出5000到6000斤。”種植戶丁以兵捧起剛出土的蓮藕介紹道,藕身潔白飽滿、節間短粗,正是市場青睞的“明星産品”。據收購商徐高陽透露,當前早藕以6元/公斤的價格發往黑吉遼、雲貴川等地,日發貨量最高達6萬斤,後期價格還將隨需求攀升。
四門閘村的蓮藕“出圈”秘訣,在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科學種植的雙重加持。村工作人員蔡冬名介紹,“我們緊鄰運河的砂質土透氣保水,加上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每畝産量比傳統種植高1000斤,品質更脆甜。”通過“早、中、晚”品種梯度種植,采收季從6月橫跨至次年4月,實現供應不斷檔。
如今,3400畝蓮藕基地年産量超1500萬斤,産值突破2000萬元,成為四門閘村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蔡冬名算了一筆賬: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增收30余萬元,1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採藕、分揀、包裝等崗位月均有工資收入。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下一步,四門閘村計劃擴大種植面積,並延伸産業鏈條。“我們正在洽談蓮藕汁、藕粉等深加工項目,不斷提高附加值的産品,讓‘蓮藕經濟’賦能鄉村振興。”蔡冬名展望道。從“賣原料”到“賣産品”,從“單一種植”到“三産融合”,這片荷塘正以“蓮藕經濟”為筆,繪就産業興、村民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王鵬飛 張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