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早上7點多,位於新建鎮閘上村的一片黃桃園裏,一隻只披着紙質“外衣”的黃桃挂滿了枝頭。當天是閘上村黃桃正式開採的日子,黃桃園主人史才方正忙着囑咐員工做好採摘、分揀、裝箱等事項,盡力贏得客戶滿意。

  今年76歲的史才方,是土生土長的閘上村人。他曾在上海從事貨物運輸業務,偶然了解到當地一些農戶種黃桃致富的信息,經過一番調查後,2005年他回到家鄉開始試種黃桃,並想通過自己的種植帶動村民共同發展黃桃産業。

  “起初幾年,由於缺乏實踐經驗,黃桃産量上不去、果子品相差,虧了不少錢。”史才方説,為此,他不僅向市鎮兩級農技部門的專家請教,還多次赴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跟該院專家學習黃桃種植管理的全流程技術,並引進了適宜閘上村種植的“錦繡黃桃”品種。為了提高黃桃品質,史才方還制定了一套標準化、規範化的黃桃種植管理“守則”。“冬季在樹葉落光後、春季在套袋前、秋季在採果後,各修剪一次;‘小滿’期間套袋;3月18日到7月30日之間,每隔10—13天,處理一次蟲害;8月5日至30日採摘……”史才方説,只有堅持合理用藥、使用有機肥、人工除草、採用生態防蟲法,才能確保綠色、無公害的黃桃鮮果進入市場。

  除了靠品質搶佔市場,史才方還用誠信贏得口碑,收穫了一批老客戶。去年8月中旬,在浙江做生意的徐先生慕名向史才方購買了一箱黃桃,但到貨時打開箱子一看,發現有2隻桃子的表皮有被撞擊過的痕跡。“我接到徐先生的電話後,立即進行調查,發現是員工失誤導致的。了解情況後,我當即向徐先生&&歉意,並安排員工採摘了100隻新鮮黃桃裝箱給他寄過去。”史才方説。此舉讓徐先生頗為感動,經他推介,多名客戶購買了史才方的黃桃。隨着一批老客戶的口口相傳,如今史才方種植的6畝黃桃每年年初就有顧客預訂,銷售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畝均凈效益1萬元左右。

  看到史才方種植黃桃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村民想加入種植隊伍。對此,史才方總是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為村民們提供從桃樹樹苗採購到種植管理技術的全程指導和服務。“在史才方的幫助下,我們利用閒置地塊建起了面積40多畝的村集體黃桃園,他還主動擔任了黃桃園的技術總監。”閘上村黨總支書記周立新説。閘上村的黃桃種植,不僅讓果農實現了增收,也讓1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黃桃生長期,由他們負責剪枝、除草、套袋、管護;到了黃桃成熟期,採摘、分揀、裝箱等工序用工量更大。“在黃桃園幹活,工作輕鬆,離家近,每年還能有3萬元穩定的工資收入!”村民陸大娘樂呵呵地説。眼下,黃桃種植已輻射至周邊的南塘、新建等村,吸引18戶農戶加入種植隊伍,種植總面積100多畝。

  “村民增收了,我心裏也高興。”望著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黃桃林,史才方憧憬着美好的未來,“在抓好種植的同時,我們將建設一個集採摘、品嘗、游玩、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基地,實現群眾增收、生態改善、産業發展的多贏。”(韓良華 周雲衝 李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