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昆山不遺餘力打造新千億級産業集群
“具身智能”為鑰 解鎖“無限之門”
8月2日,2025長三角(昆山)具身智能産業發展暨開發者大會舉行,400余位投身具身智能産業的企業家、專家學者齊聚昆山。會場外,一群“人”大顯神通:穿戲服的“遠征”機器人唱起京劇;機器人當上主理人,一次研磨三杯咖啡;成群的機器狗“站立作揖”……這些能跑能跳、能陪伴照護甚至提供情緒價值的“賽博夥伴”,詮釋了人工智能與現實世界“無縫握手”的潛力。
“他們”代表的具身智能産業,是昆山當下主攻的産業陣地。如何讓“他們”走進産線、飛向低空、融入生活?通過這場大會,看昆山競逐具身智能産業的迫切、挑戰和期冀。
迫切:搶佔未來賽道
具身智能是指有“身體”的人工智能,比如機器人、機器狗、無人車等,擁有感知、學習以及與外界進行交互的能力。前有宇樹科技機器人春晚“扭秧歌”,後有“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卡位如此有潛力的前沿賽道,昆山勢在必行、當仁不讓。
昆山具備7000億級的電子信息和3000億級的裝備製造産業,去年規上工業總産值超1.2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佔GDP比重超20%。在全國率先建成的縣域公共智慧底座,每天實時匯聚城市公共數據150萬條、累計超300億條。
這意味着,昆山擁有發展具身智能産業的沃土。這裡密集的生産基地、智能車間、産業園區催生大量工業檢測、物流搬運等應用場景,成為發展具身智能産業的“天然試驗場”。
2008年起,昆山就把機器人産業作為重點産業布局,集聚了立訊、庫卡、川崎、傑士德精密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了昆山開發區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昆山全球數字創新港、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産業園、華成智能機器人産業園等一批載體,形成“技術研發—核心部件—整機製造—系統集成—場景應用”的完整産業生態。
“昆山已步入需要與大家共同開拓新賽道的關鍵時期。”昆山市委書記陳麗艷&&,堅持“産業發展在一米寬的賽道上幹百米深”理念,昆山要像當年“拆筆記本電腦招商”一樣,把具身智能所有的關節拆開,對各細分領域進行穿透式分析和拆解式招商,努力與廣大企業共闖“具身智能—昆山製造”新藍海。
挑戰:做難而正確的事
“這兩台小機器人‘昆昆’‘曲曲’,未來將進入家庭提供語音交互、視覺檢測等陪伴式服務……”會場外,中科晶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英矯介紹公司産品,“‘他們’的大腦、小腦和神經網絡用的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芯片開發套件。”
當日,馬英矯代表公司在大會上發布具身智能機器人芯片開發者&&。“從底層的硬體到操作系統,再到上層的軟體應用,開發者面臨着技術開發周期長、技術門檻高和生態壟斷‘三座大山’。”馬英矯直指痛點,基於這樣的問題,企業為開發者構建起低門檻、強算力的開發&&,打通芯片到具身智能機器人開發全鏈路。
如果説具身智能産業以芯片為“大腦”,軀體硬體則是“第二靈魂”。
在昆山成立僅5年的蘇州脈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研發的機器人關節模組核心部件已“走進”好萊塢電影。憑藉技術持續迭代,企業搭建起直驅、行星、擺線等全模組矩陣,成為蘋果、亞馬遜、LG的合作夥伴。
“我們想做自己滿意的産品,既然選擇深耕機器人核心動力單元這個細分領域,就會不斷向下扎根。”公司聯合創始人唐雪琛説,公司今年銷售額有望同比增長80%—100%。
作為低空飛行器領域“鏈主”企業,航天時代飛鵬有限公司一落戶昆山就展現出強大的産業集聚效應,帶動涵蓋無人機研發、組裝、製造、檢測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局”。“在打造大型固定翼無人機、中型垂起複合翼無人機和小型末端旋翼無人機三段式無人運輸體系基礎上,我們還在不遺餘力探索訂單轉化和商業價值孵化,這也是一個漫長但需要堅持的路徑。”公司副總經理韓玉紅説。
無論是突破底層芯片技術藩籬,還是構建、共建産業生態體系,敢於啃硬骨頭、做難而正確的事,已成為昆山具身智能企業的共同選擇。
期冀:成為城市新引擎
《昆山市推動具身智能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近日發布,提出圍繞AI服務器、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低空飛行器四項前沿領域,開展“十個一批産業行動”,打造新千億級産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昆山全市具身智能+AI服務器産業規模破1000億元、智能機器人産業破500億元、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破2000億元、低空飛行器産業規模破500億元,打通具身智能“技術攻關—場景驗證—産業落地”全鏈條,並形成“培育一家鏈主、帶動一個産業,形成一個集群”的産業生態。
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賽道,是長三角區域的重點布局方向。如何用好自身優勢、找準自身定位,是昆山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消費電子向汽車電子轉型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把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重點領域布局。”在昆山市重點産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晨看來,這為場景應用、技術落地提供更多可能性。如今企業擁有成熟技術,但距離市場化還有距離,如果有足夠多的場景來應用、驗證,産業發展會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強大的製造能力加上豐富的應用場景,具身智能産業才會發生更多“裂變”。昆山發布的具身智能應用場景“揭榜挂帥”需求榜單正是具象化實踐。榜單梳理50項實體産業創新需求,涵蓋高端製造、城市服務、低空經濟、智慧民生等領域,向全球創新力量發出邀約。
中國機電一體化協會會長曲道奎認為,在做好産業謀劃、提供廣闊應用場景基礎上,昆山仍需關注人才資源。昆山在上海和蘇州間“左右逢源”,要不斷拉長這個“長板”,借勢整合優質資源,達到共贏的發展目標——讓具身智能成為城市新引擎。
這座以開放創新立身的城市,正以紮實産業基底和前瞻的視野,緊握具身智能這把通向未來的鑰匙,解鎖“無限之門”。(范昕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