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市淮安區流均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釋放硒引力 做活水文章”理念為引領,通過強産業筋骨、優要素配置、活資源價值三維協同發力,鋪展壯村富民新圖景。

堅持特色發展,做強産業“主引擎”。立足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構建了特色鮮明的現代産業體系。聚焦優勢集群。利用省級現代特色漁業産業園平台,實施2700畝漁業綠色循環發展項目,推進池塘生態化改造,推動養殖向精細化躍升。利用天然富硒土壤資源,發展特色精品農業,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強化品牌打造。“藕寶食品”“綠草蕩”“留君”等一批農副産品綠色品牌先後進入淮安市軍創市集、南京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會購銷産品名錄。統一打造“流均自然生態硒地”地域品牌,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推廣,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推進科技賦能。依託農技推廣體系與“科技鎮長團”專家團隊開展2000多畝富硒示範田種植,爭取中農協富硒委富硒農業示範項目,推動與淮陰師範學院、市農科院設立流均硒米研究工作站、富硒功能性食品研發中心,開展定制化技術指導與服務。

深化要素耦合,植入發展“助推器”。暢通內外循環,構建了多元化、便捷高效的農産品流通體系和服務支撐。強化示範引領,對接大市場。實體化運作鎮屬鄉村振興公司,聚攏農業經濟人,持續鞏固“鎮屬公司+本地龍頭+集體合作社+大戶”訂單農業體系,推動農業産業向訂單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完善服務舉措,注入強動能。依託政銀保擔合作機制,用好惠農貸、農業保險政策。聯合上級部門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等,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千餘人。與中國郵政淮安區分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為農戶提供農資供應、倉儲物流、銷售對接、小額普惠金融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切實打通農業産銷堵點。插上“ 數字翅膀 ”,點亮新經濟。挖掘鄉村“農人主播”,積極參加淮安區電商雙創大賽。2024年,已培育劉海燕等多位“直播達人”和土特産推薦官,有效拓寬了富硒大米、藕粉、螃蟹、龍蝦等農産品“雲端”銷售路徑。

規範資源管理,厚植振興“蓄能池”。開展全域集體資源清查利用專項行動,堅持統一平台交易、集中連片經營、加大監管力度,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範化、制度化、長效化。從去年11月份開始,全面開展了集體資源大摸底、大測繪工作,截至目前,已實地測繪村組集體資源性資産4萬多畝,溢出面積1萬多畝,預計年增加集體收入500萬元。依法依規收回欠繳承包款61萬元,處置到期未發包資源143宗,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60余萬元。(陸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