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鎮人大開展的‘聚民意、惠民生、助民富’代表行動,我種植的10多個大棚的西甜瓜,每個棚收入一兩萬元沒問題。”望著大棚裏一個個圓潤飽滿的西甜瓜,豐縣師寨鎮村民王斌説。
近年來,豐縣師寨鎮人大代表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助推特色産業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豐縣師寨鎮切實發揮人大代表的模範帶頭作用,主動作為、積極參與,積極建言獻策,通過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聯動,廣泛開展人大代表“聚民意、惠民生、助民富”行動,全鎮108名人大代表積極響應,履行職責,進村入戶,聽民聲、聚民意,協調解決群眾在發展特色産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産業,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
師寨鎮人大圍繞創特色、塑精品、樹品牌,全力推動賈莊村350畝特色農産品設施基地,建設高標準設施大棚170個,重點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着力打造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和智慧農業新優勢。為做大做強特色産業基地,創新推行“人大代表+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模式,建立了特色産業聯盟,提升産業集聚效應,不僅為周邊村民創業就業機會,還通過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標準化種植技術,同時培育了一批新農人和農創客。
為了進一步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師寨鎮汪屯村人大代表汪恒迪通過深入調研,多次考察,立足本村菌光互補産業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充分利用好“棚下經濟”,通過“人大代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探索發展羊肚菌産業。目前,該村建成羊肚菌産業園1000余畝,帶動勞動力就業100餘人,人均每月收入2000多元。
在人大代表的推動下,師寨鎮大力打造農業強鎮,立足特色資源,精準發力,深挖“土”資源,彰顯“特”優勢,形成以“食用菌、瓜菜”為代表的特色産業多點開花,激活了美麗鄉村建設“源動力”,為群眾鋪就了增收“共富路”。(張洪亮 胡紅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