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7月16日電(張本甫) 2024年南通港閘船舶公司一艘價值3.77億元的挖泥船因出口退稅證明問題遲遲無法開票。關鍵時刻,港閘開發區經發局局長馬林牽頭成立專班,陪同企業奔赴天津,僅用36小時就成功破題。“跨越2000公里,36小時內解決難題。”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公司負責人提起這件事仍難掩激動。
這樣的“極限操作”如今在南通市崇川區已成常態。五年來,崇川區以“首席服務員”機制為抓手,打破政企壁壘、重塑服務體系,將政務“服務力”鍛造成區域營商生態的核心競爭力。
起勢謀新:機制破冰與服務開局
2020年4月10日,崇川區召開服務企業大比武動員部署會。283名首席服務員接受“崗前”集中培訓和輔導後,與企業“一對一”挂鉤服務,着力協調解決企業生産經營中的各類問題,以“政府有為”助力“企業有成”。
培訓會上,每位首席服務員都收到了一本300多頁的《政策彙編》,內容涵蓋省、市、區針對工業、服務業、商貿流通、科創人才等領域的扶持政策。並要求挂鉤企業的首席服務員要吃透相關惠企政策,確保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商務服務等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帶去推動企業發展的誠意,把政策紅利講清楚、送上門。
時任區商務局副局長的馬曉峰是首批283名首席服務員之一,他駐點的單位是商業品牌“八佰伴”。當天動員部署會一結束,他便風風火火趕到八佰伴商場,為商場協調解決緊缺的防疫物資。馬曉峰説,“服務企業沒有過去式,只有進行時,我一直牢記‘用實際行動向企業表明:給我一個服務機會,還你廣闊發展空間。’”
在崇川,由機關幹部擔任企業“店小二”的傳統由來已久,而“首席服務員”制度則打通了政府服務企業的“最後一公里”。據悉,每年年底,企業將對挂鉤服務的首席服務員進行打分,優秀者將在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等方面獲得加分體現。
提標擴容:機制升級與難題破解
制度運行進入第三年,崇川持續推動“服務機制”向“治理工具”轉變。2022年,崇川區對首席服務員制度進行全面優化升級,致力於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親清政商關係,塑造“萬事好通·濠滿意”的營商品牌。全區432名首席服務員深入504家重點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
依託升級版“崇川興企通”平台,實現與市“惠企通”平台互聯互通,優化平台政策解讀、匹配、兌現等服務功能,推動惠企政策精準直達。崇川區推出“免申即享”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由專人主動對接,企業無需申請即可直接享受政策補貼。
機制提質,服務提速。為持續增強在汽車精密金屬零部件領域的競爭力,江蘇易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轉板上市。區金融局第一時間上門服務,幫助企業一起厘清關係、出謀劃策。在最後衝刺階段,積極對接市級部門,幫助企業熟悉審核時重點關注問題,加強高管對監管政策的學習,督促中介機構做細做實相關資料,最終以零問題反饋無條件過會。易實精密成功登陸北交所,成為崇川區第11家上市公司。
2022年上半年,因物流中斷,南通至晟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産品無法發出,導致資金回籠困難。“幸好崇川稅務部門雪中送炭,為我們辦理了800多萬元的增量留抵退稅資金,緩解了資金壓力,解了燃眉之急。”公司法定代表人方家興説。
2022年9月,崇川區提出“書記區長做一號首席服務員”,帶頭服務企業,推動企業做大做強。設立首席服務員書記專線,打通“線上點對點、線下面對面”的互動通道,精準對接企業訴求,帶動全區各層級深入落實制度,用高水平服務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3年,崇川繼續優化制度,聚焦“送政策、促創新、解難題”三大任務,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服務範圍。以“企業敢幹”為導向,以“促創新”為重點,着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生態蝶變:系統賦能與鏈條優化
2024年,首席服務員累計走訪企業2000余次,協調解決各類問題700余個。通過“政企零距離”百場千企面對面活動,構建起橫向分行業、縱向延區街的交流機制。面對面傾聽企業聲音,回應企業關切,實現問題閉環解決。
2025年初,山姆南通項目改造因涉及多部門審批,進度緩慢。港閘經濟開發區首席服務員介入,將項目任務清單化管理,明確責任分工和辦理時限,審批周期壓縮了55%。
崇川區《2025年首席服務員工作方案》中,將782名科級以上幹部(含四套班子領導)全部納入服務體系,按人頭挂鉤1366家企業,每人負責1到4家,承諾落實首席服務、首問負責制,對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區市場監管局陳橋分局局長蔡靜在走訪江蘇益鑫通精密電子有限公司時,了解到企業年後訂單暴增、資金緊張。她積極對接南通市知識産權局和南京代辦處,為企業開通知識産權質押登記綠色通道。目前,該公司已獲得約5000萬元融資貸款,緩解了資金壓力。
新滬南船舶(江蘇)有限公司推進價值3000萬美元的新船建造項目時,因外籍船東要求調整控股結構,項目陷入時間危機。陳橋街道聞訊即協調區數據局、稅務局提供專窗受理和快速審批服務,助力企業一日內完成變更登記所需的全部流程,保障項目如期簽約。
同頻共振:協同發力與生態共建
2025年4月,區科技局局長沈彬走訪格陸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其“智能駕駛線控底盤”項目存在研發資金缺口。沈彬立即組織業務科室建立服務團隊,上門解讀“兩債一資金”等政策,幫助企業對接省級項目。目前,該項目已成功申報省高投“戰新基金”入庫。
“服務員不是快遞員,是賦能者。”這是沈彬對角色的新定義。“他們不只送政策,更帶資源、帶方案、帶未來。”這是格陸博創始人對首席服務員的期待。從“把政策送到企業”到“把企業納入系統”;從“問題協調員”轉型為“發展引路人”,首席服務員正在成為新型營商生態的“組織者”。
據悉,崇川全面啟動“紫瑯幹將工程”2.0,培養50名生態型服務員,打造智能裝備實驗室、數字文化協同中心、跨境服務樞紐站三大政企協同平台。同時,牽頭制定《政務服務員能力評價體系》,向G60科創走廊輸出“需求預測模型”,推動“服務力”從地方經驗躍升為區域標準。
五年蝶變,“首席服務員”在崇川從“解難者”轉為“賦能者”,從“個體動作”演化為“系統設計”,從政策兌現的終點站邁向創新生態的起點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