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裏下河地區的寶應縣夏集鎮相莊村,10多年前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進入新時代相莊村黨支部藉&實施鄉村振興的強勁東風,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理論宣傳、便民服務、網格化管理、産業發展等多元化形式,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將為民服務落到實處,涌現出一批可借鑒可複製的生動實踐案例。

  理論宣講“接地氣”,政策落戶入腦入心

  寶應縣夏集鎮相莊村通過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服務日”活動,每年重大節日都用村民喜聞樂見的小淮劇、小快板、小品等“接地氣”的文藝方式,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並與寶應縣“龍之情”愛心協會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志願者們以《黨旗飄揚在我心中》為主題,編寫快板音樂——《讚相莊》、小淮劇《誰不説俺家鄉好》,用家鄉方言講述相莊實現洼地崛起的蝶變歷程和生動實踐,分享相莊好人事跡。編寫有趣的小品解説土地承包、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用文藝形式錶演電信詐騙、鄰里和諧“六尺巷”的生動故事。讓黨的方針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入腦又入心。老百姓稱讚這樣的宣講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更“接地氣”。

  便民服務“零距離”,精準對接老人需求

  村黨支部以縣委提出的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五常兩聚”的便民服務要求。面臨全村老年化的形勢,開展有特色的“三色”檔案、“雲”守護、“悅老匯”黨建品牌活動,把它作為服務村民的重要載體,“零距離”地精準對接老人需求。他們把60歲以上的老人分成“三色”:綠色檔案指身體健康、有子女在身邊或者夫妻倆共同居住的老年人;黃色檔案指獨居、空巢老人,散居特困老人;紅色檔案指殘疾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黨支部根據檔案對不同的人群提供差異化服務。

  該村還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建立“雲守護”系統,為全村43戶孤寡老人家庭安裝攝像頭,網格員全天候動態關注,避免老人險要關頭無人問津。

  創建的“悅老匯”活動中心“匯的是人氣、悅的是人心”,給老人們配備了休閒區、學習交流區、養生保健區、才藝展示區、休息區等多個功能區,全天候對老人開放,讓老年人老有所樂。這些服務項目不僅增進了幹群之間的&&,更重要的是溫暖了老人們的心,讓他們晚年生活更安全、更幸福。

  網格管理“精細化”,激活基層末梢神經

  為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幸福相莊”黨建品牌創建工作,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該村在全縣率先成立“網格中心戶”“黨員中心戶”,構建“黨建+網格”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中心戶的志願者們通過“房前屋後轉一轉,各家各戶串一串”,將支部的聲音傳遞到每一位群眾,將支部部署的工作落實到最後一米,真正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中心戶”成了一座架起黨群服務的“連心橋”,實現了黨建引領下的多網融合、一網多能,一批黨員,服務&&一方群眾,把基層組織的“根”扎進了網格、扎進了群眾,充分激活了社會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該村社會治理模式成為全縣網格化社會治理的典型並在此召開了工作現場會加以推廣。

  産業振興“添動能”,民生工程造福百姓

  相莊村黨支部針對村集體自然資源稟賦不足,固有資源用盡,土地資源挖盡的新情況。近年來村兩委審時度勢,分析村情,創新思維,打出了加快發展産業的資金、黨建、銷售“三張牌”,助推鄉村振興。

  一是發揮鄉賢優勢,打好“資金牌”。村兩委定期與鄉賢&&,向鄉賢匯報村發展目標及措施,徵求鄉賢建議與意見,積極發揮鄉賢優勢,打好“資金牌”,去年村“兩委”與鄉賢合作共吸納資金近10萬元。通過市場調研,成立了“揚州市相莊人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興辦“粽子”“伴手禮”和“豆製品”加工産業,實現集體增收20多萬元,也帶動了村民致富。

  二是創新發展模式,打好“黨建牌”。黨的基層組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相莊村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中始終堅持黨在産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紐帶作用,建立産業轉型、産業振興“黨員發展戶”,創新“黨支部+黨員發展戶+種養殖大戶”的模式,建立起了從育秧到插秧,從蟹苗選種到蟹藥配送,從收購到銷售的“一條龍”黨建引領服務,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三是深化平台合作,打好“銷售牌”。面對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時代的不斷發展,相莊村兩委與時俱進,多次外出調研,研判市場。加大與平台合作的力度,充分發揮年輕的村幹部的優勢,加入“我們夏集有點tian”抖音直播,還與淘寶、京東等多家平台合作,他們既是生産員更是銷售員。村幹部線上直播帶貨,鄉賢線下宣傳帶貨,銷售本地區的優質特色農産品。打造出平台、村集體和農戶三方共贏的生産模式,打通了特色農産品種植加工、統購統銷經營渠道,為本地優質農産品銷售尋找到了更為廣闊的平台。

  文化賦能“潤鄉風”,共建和美宜居家園

  相莊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開展“道德講堂”“星級文明戶”評選,推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全村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現象明顯好轉,每年可節約經費近百萬元。積極發揮發揮鄉賢、仁人志士作用,通過“鄉賢匯報會”“有事好商量”“村民議事會”等形式,共商發展良策、共謀發展之路。通過搭建鄉村文化雲平台,參與“我的夏集有點tian”抖音直播,銷售揚州市相莊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粽子、百葉、陽春面等有機農産品。通過創作相莊村歌《相莊是個好地方》,村民自治、志願者服務積分制管理,組建“夕陽紅”文藝宣傳隊等,激活村民內生動力,拓寬文化傳播渠道。

  該村以文化浸潤鄉土,以創新激活基層治理,以共建凝聚發展合力,讓相莊這個出了名的“貧困村”成為承載幸福生活的熱土,和美宜居的家園。先後被評為江蘇省“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單位”、江蘇省健康村、宜居美麗鄉村,揚州市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揚州市“優秀紅十字博愛家園”等稱號,今年正在創建國家級“示範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單位”。

  新時代的相莊村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黨建為軸心,以服務為核心,村黨群服務中心積極響應縣委“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抓、群眾常來,聚人氣、聚人心”的“五常兩聚”標準,不斷強化服務職能,打造有溫度的黨建陣地,創新社會基層治理模式,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作為”轉變,真正實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創新思維,發展産業,造福於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蘇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