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增18個省級農業品牌

  我市聚力品牌強農提升現代農業競爭力

  近日,無錫市楊巷大米等4個區域公用品牌、芹豐等14個産品品牌入選江蘇農業品牌目錄,為全省最多。採訪了解到,不少農産品在打響品牌後收益明顯提升,楊巷大米、芹豐牌水芹售價分別較同類農産品高約0.5元/斤、1元/斤,“宜興紅”茶品牌溢價能力提升30%以上。更可喜的是,無錫市糧、菜、茶、水産等特色産業都很“能打”,遍佈其中的市級、省級和國家級農業品牌分別達80個、44個和6個,農業強市步伐鏗鏘有力。

  “政府、農業合作社、農企勁往一處使,通過園區化種植、品牌化經營,水芹産業實現爆發式增長。”江陰月城鎮戴莊村黨總支書記鄒建剛説。村集體放手流轉土地,使水芹面積由2022年前不到200畝迅速增至1000畝,並成立農企開展土地整合、指導農戶種植。如今,芹豐牌水芹和2022年前比畝均産量約增1000斤,畝均收益約增1萬元。而在宜興楊巷鎮,由米廠、農産品銷售公司和農業合作社等組成的融合經濟體對2萬多畝水稻實行訂單化生産,區域公用品牌“楊巷大米”名氣大增,遠銷20多個城市。

  農業強市戰略下,品牌日益成為提升産業競爭力的“支點”。近幾年來,無錫市對獲評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品牌分別給予最高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形成了“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發展態勢。隨着農産品品牌營銷促銷大賽、“農情四季”農業品牌推介等活動多頻開展,無錫市品牌農産品知名度顯著提升。當前,優質稻米、精細蔬菜等六大特色主導産業已形成品牌矩陣:嚴家橋大米、吳越水晶大米等成為高端企業的嚴選優品,陽山水蜜桃、馬山楊梅、鴻山葡萄等特色果品在超市、商店深受消費者歡迎,宜興大閘蟹、甘露青魚等地理標誌産品和太湖翠竹等暢銷國內外,滿足了市場多元化需求。

  品牌引領下,部分農業基地從賣初級産品向賣預製菜、賣體驗轉變,提升産品附加值。甘露青魚與“三鳳橋”合作開發熏魚預製菜,採用先進的加工工藝和包裝技術,産品一經上市便供不應求。宜興圍繞“陽羨茶”“宜興紅”打造陽羨茶産業園、西渚茶禪小鎮等茶文旅基地,通過茶園觀光、採摘、制茶、品茗和度假休閒等體驗活動,30多家茶企收益較5年前提升約20%。

  政企聯手壯大經營主體,品牌聯農帶農作用不斷增強。楊巷大米由鄉鎮、農企共同出資建設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目前已增至6家,供秧面積增至4萬畝,並在鎮政府“穿針引線”下和省農科院合作“定制”水稻新品種,為産業發展夯實了裝備、技術基礎。諸多農業品牌亦加快與數字技術融合,通過短視頻、微信等提高品牌營銷效果。陽山水蜜桃做強網絡銷售矩陣,已授權網絡銷售300多家、實體門店80多家,去年全産業鏈産值同比增長5%左右。全市農産品網絡銷售亦在品牌營銷推動下不斷升溫,去年達59.03億元,同比增長10.33%。(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