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圖河鎮,金浪翻滾,麥香四溢。 這是一年中最繁忙的“三夏”時節,每一寸土地都在見證着一場與時間、與天氣的緊張賽跑。從搶收調度到農機保障,從災害防範到夏種指導,灌雲縣圖河鎮人大的履職清單上,樁樁件件都緊扣着農民最揪心的“收成事”和“下季苗”。
麥田裏的“守望者”:與天氣搶跑的搶收令。“老周,天氣預報後天有雨,你這片麥子熟相正好,今天下午收割機必須到位,搶在雨前收完!”上午九點,七道溝村的麥田邊,鎮農業農村局的技術員老王指着泛黃飽滿的麥穗,語氣急切。他身後跟着幾名村幹部和人大代表,手裏的本子記滿了各塊麥田的成熟度、收割機預約情況和曬場需求。這是圖河鎮“夏收”服務隊本週跑的第五個村。自打五月底小麥進入蠟熟期,全鎮的農技人員和人大代表就扎進了金色海洋。在七道溝村西頭的大曬場上,十幾戶農民正排隊等着翻曬剛收的新麥。“今年收成不錯,水分也合適,抓緊曬乾入庫才踏實!”村書記一邊指揮車輛,一邊對前來走訪的人大代表説。村民趙大柱抹了把汗,指着遠處轟鳴的收割機:“多虧代表們&&協調,外地的收割機來得及時,不然碰上爛場雨,咱這辛苦就白費了!”
農機保障“急先鋒”:給“鐵牛”注入強心劑。“轟隆隆——”聯合收割機巨大的滾筒飛速旋轉,吐出金黃的麥粒。農機手小李跳下車,仔細檢查着脫粒倉:“李叔,你這機器刀片磨損有點大,間隙也調得不太對,影響脫凈率,得趕緊調整!還有,液壓管接頭有點滲油,我這就給你緊一下!”往年夏收,農機手最怕機器“趴窩”。今年鎮人大未雨綢繆,提前一個月就盯上了農機檢修和調度。代表們組織農技部門成立“流動檢修站”,並通過微信群實時發布收割機位置、作業進度和維修需求。在人大代表的全程跟蹤督辦下,全鎮參與夏收的52&&合收割機、百餘&運輸拖拉機全部完成檢修保養,儲備了關鍵易損件。農技員老陳的工具箱成了“百寶囊”:“夏收就是打仗,機器就是武器,必須保證它們隨時能上陣!”
夏種田頭的“引路人”:無縫銜接的接力棒。剛收完麥子的地塊還蒸騰着熱氣,旋耕機已經轟鳴着進場。“秸稈一定要粉碎深翻還田,既肥地又環保。墑情不錯,抓緊旋耕整地,準備上水插秧!”在義民村剛騰出的田塊旁,農技員小吳頂着烈日大聲指導。夏收連着夏種,一刻耽誤不得。代表們在走訪麥收進度時,就同步收集了夏種面臨的難題:秧苗管理、水源調度、茬口銜接……鎮人大迅速組織“土專家服務團”,把夏種技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種糧大戶周大伯成了義務教員,他指着田裏綠油油的秧苗傳授經驗:“機插秧苗齡要控好,三葉一心最適宜;水層管理最關鍵,淺水活棵分蘗好……”看著翻耕平整的土地和茁壯待移的秧苗,村書記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代表們督促着收、種、管環環相扣,咱這‘雙搶’接力棒才傳得穩!”。
夕陽熔金,灑在圖河鎮廣袤的田野上。聯合收割機駛過,留下齊整的麥茬;新翻的泥土散發着清新的氣息,預示着新一輪的希望。那些奔走在田埂上沾滿塵土的身影,那些在烈日下喊到嘶啞的嗓音,那些為農事殫精竭慮的思量,正把“人大人”三個字,深深地鐫刻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汗水的土地上。(靳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