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23日電 題:江蘇宿遷:豐收背後有“暖流”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在江蘇宿遷泗洪縣大華種業糧食收購公司,糧食烘乾設備正晝夜不息運轉。“梅雨季期間,烘乾線滿負荷運轉,就是為保障農戶豐收的夏糧能順利歸倉。”正為小麥烘乾工作忙前忙後的公司負責人趙永錦説,“這也離不開服務人員定期上門,保障設備安全運行,我們心裏踏實!”

  6月下旬,江蘇進入春夏農耕過渡期。作為全國産糧大縣,泗洪縣142萬畝小麥搶收已順利完成。在大華種業糧食收購公司,滿載小麥的車輛穿梭不息,烘乾後的糧食被源源不斷運往倉庫。這家集研發、生産、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種業企業,憑藉19&高效烘乾設備,日烘乾能力達1200噸。

  面對“三夏”時節的高強度生産,企業服務保障需精準到位。“考慮到企業生産繁忙,我們安排服務站專人24小時響應生産保障諮詢,定期上門進行設備維護與用能分析。”國網宿遷供電公司臨淮鎮“電暖流”便民服務站負責人楊凱説,“在保障烘乾設備穩定運行的同時,我們也提供節能優化建議,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據介紹,“電暖流”團隊的服務力量還積極融入地方政府“綠能糧倉”建設。目前,宿遷當地已先後完成6座糧倉屋頂光伏配套用電系統建設,總面積達8.5萬平方米,“光伏發電—物理控溫—生態儲糧”的綠色儲糧新模式已初具雛形。

  “三夏”農忙關乎地方全年“糧袋子”。據悉,今年宿遷全市夏收面積為471.91萬畝,夏種插秧正全面鋪開。在沭陽縣悅來鎮棗林村,村民趙有豐看著渠水汩汩流入自家農田,滿臉笑意。

  6月初,村裏秧苗急需“解渴”,當地“電暖流”服務站聞訊後立即開闢綠色通道,新建排灌泵站手續辦理時間大幅壓縮,施工力量高效集結,迅速解決了困擾村民的灌溉難題。“真沒想到,不到兩天秧苗就喝上了‘救命水’!”棗林村村委會負責人激動地説。

  “為確保水稻育秧和插秧關鍵期用水無憂,我們加大了對育秧基地和村鎮水利設施的排查力度,並運用紅外測溫、無人機等技術設備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點抽水站供電線路與設施展開專項檢查,為夏種順利進行築牢堅實後盾。”楊凱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