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鎮江句容市邊城鎮衣莊村的瓜田裏,村民們的臉上洋溢着掩不住的笑意。“尋常的香瓜,一斤只要幾元錢,現在可不一樣了!”村民陳樹根捧起新採摘的甜瓜,樂呵呵地介紹:“在鄉村振興指導員馬志虎博士的指導下,我們種的‘白富美’、‘儲留香’這些新品種,一斤能賣到二三十元,算下來一畝地至少能賺1萬元!”這份豐收的喜悅,正是句容市“百名幹部挂百村”活動結出的甜美果實。

  改變始於幹部角色和作風的深度轉換。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句容市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開展“百名幹部挂百村”活動。162名來自市級機關部門、國有企業、駐句農業高校院所和金融機構的黨員幹部,帶着責任與使命下沉到村(社區)一線。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興農員和金融助理員,形成“一書記三大員”的幫扶體系,帶來的是視角的轉換和服務重心的徹底下沉。

  這些下沉幹部的首要任務,就是真正“換位”到村民和村集體的位置上,去感受他們的急難愁盼。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與村民同坐一條板凳,傾聽大家最真實的呼聲。農技指導跟不上?優質農産品銷路打不開?村民就近就業創業有困難?村集體經濟如何破題?這些長期困擾鄉村發展的痛點、堵點,被幹部們一件件、一樁樁地記在心頭,形成清晰的問題清單。

 

  找準問題是第一步,閉環解決才是關鍵。依託“一書記三大員”的專業背景和資源優勢,下沉幹部們各展所長。科技興農員將實驗室搬到田間,引進推廣像“白富美”、“儲留香”這樣的高附加值新品種和新技術;鄉村振興指導員協助梳理資源稟賦,謀劃産業發展路徑;金融助理員則為項目和農戶量身定制融資方案,解決資金瓶頸;駐村第一書記則統籌協調,整合各方力量推動項目落地。

  “群眾出題、群眾監考、群眾閱卷,讓‘幹部幹的’和‘群眾盼的’同頻共振,學習教育成效才能真正可感可知”。句容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鵬&&。

  “百名幹部挂百村”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幫助村(社區)興辦像衣莊村精品瓜果種植這樣的“共富項目”215個,盤活村集體閒置資産資源51項,開展“田間地頭”農技指導360余次,幫助農民解決家門口“就業創業”崗位116個。(劉宇軒 巫彤 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