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14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是“學前有法,善育有規”,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以下簡稱《學前教育法》)正式實施,標誌着學前教育從“政策推動”邁向“法治保障”的新紀元。
近日,蘇州各地各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學前教育法》,統籌線上線下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共同推進學前教育“依法辦學、依法治教”,為幼兒健康成長築牢法治基石,推動學前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昆山市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通過圓桌討論、暢聊體會、換位體驗等活動,凝聚法治共識,推動學前教育規範化發展。
圓桌討論中,教師代表圍繞《學前教育法》,結合對法律條文的研究解讀、科學有效的“幼小梯度銜接”及教師專業“可視化”的路徑探尋等版塊展開熱烈討論,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學前教育法》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化解焦慮的智慧、重塑專業的底氣和聯結家園的橋梁。
暢聊體會活動中,社會各界人士以專業的視角多方解讀《學前教育法》。職業律師運用專業法律為學前教育保駕護航;社區民警從安防建設標準化、聯防機制常態化、數據管控動態化,強調要依法加強幼兒園的安全保衛工作;幼教工作者從保障兒童基本權益、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等方面,要求真正做到關注好每一個孩子,聯結好每一個家庭,辦好家門口的優質幼兒園。
各園所貫徹落實法律精神,開展“知法於心,育幼於行”專題活動,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支持兒童通過親近自然、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探索學習,力求讓每一個學前兒童平等享有高質量的學習體驗。
為了讓法治教育理念真正落地,各園家長精心準備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育內容參與到換位活動中,通過體驗教師、保育員等不同角色,直觀了解了幼教工作者的一日工作及幼兒在園生活。
2025年昆山市學前教育宣傳月啟新儀式以深入的交流研討及直觀的換位實踐,為學前教育法治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推動全市教師全面深入學習《學前教育法》的精神與要求,真正做到學法、懂法、知法、用法。
吳江區通過多元展示與交流,呈現法律指引下的實踐成果,探索科學教育方法與路徑,共溯法治與教育融合之道。
區教育局特邀南京師範大學王海英教授開展《以法的精神守護童年》專題報告。王海英從國際立法視角切入,回溯法律立法脈絡與初心,解讀條文邏輯,幫助幼教同仁把握要義。她強調多方需凝聚合力推動法律落實,號召以法律為指南攻克行業難題,守護兒童成長。
長安實驗幼兒園以《學前教育法》為指引,構建童趣探索的教育場域。幼兒以項目活動為載體,在科學探究、自然體驗、文化融合等場景中實現經驗的持續進階與多元建構,並以兒童自主辦展,生動詮釋 “我的表達即成長” 的教育理念,積極呼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幼兒全面發展” 的核心精神。
思辨環節中,園長與教師代表圍繞 “兒童立場” 分享經驗,提出課程需系統化、教師需規範化與專業化並重,並善用現代技術創新教育。區教育局部署工作,要求增強法治意識、堅守兒童中心、強化團隊建設,夯實發展根基。
此次活動以法治為筆,在游戲探索與協同育人中勾勒學前教育新圖景,讓幼兒在法治與愛的滋養中舒展天性,為蘇州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姑蘇區通過集中學習、落實宣傳、凝聚共識,進一步提升落實效能、增強公眾認知。
姑蘇區教體文旅委組織全區67所公、民辦幼兒園集中學習,委學社處就《學前教育法》&&的相關政策背景以及關注要點進行了解讀。全區8個幼兒園發展共同體組織共同體內幼兒園分別開展學習,如虎丘幼兒園發展共同體邀請律師講解相關條款,從專業角度提醒老師們在日常開展保教工作中的注意點。各幼兒園也各自開展學習,有效提升了教職員工的規範意識和園所管理水平。
姑蘇區教體文旅委在“知行潤德”公眾號開闢“貫徹學前教育法在行動”系列專欄,持續推送各共同體公、民辦幼兒園貫徹落實《學前教育法》的做法,廣泛宣傳了幼兒園在“明確辦園方向、規範辦園行為、尊重兒童發展、提升師德師風、家園協同共育、豐富教育資源、加強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深入學習成果。

各幼兒園落實《保護區、姑蘇區課程建設與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挖掘姑蘇地域資源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踐行課程游戲化精神,保障幼兒的游戲、生活和戶外活動時間,杜絕“小學化”傾向,不斷提升幼兒園課程建設水平和辦園質量。
為提升社會公眾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法治意識,推動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良好局面,蘇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充分發揮學前教育等師範類專業優勢,組織“故事姐姐”“蒲公英”等學生志願服務類社團走進相城區元和街道眾涇社區,開展“‘學前有法 善育有規’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
校團委學生副書記、全國“學憲法 講憲法”演講比賽獲獎選手沈筠妍為社區家長開展普法宣講,重點解讀《學前教育法》中關於家長權利和義務、兒童權益保護等條款內容。

“蒲公英”團隊志願者發放自製的《學前教育宣傳月家長宣傳手冊》,向社區居民普及《學前教育法》知識和科學育兒指南。
“故事姐姐”團隊組織“媽媽的連衣裙”親子活動,通過繪本閱讀、手工製作等形式引導家長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重視親子早期閱讀,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海琳)

